分卷閱讀140(第1/2 頁)
天道之行,從禪讓至世襲,這其實是進步。
雖世襲之制,弊端諸多,如親親繁殖等,但在當時,不失為一種進步。未來之事,不可預知,若新制出世,取代世襲,亦屬必然。
但我今日所欲言重點,非在於此。我欲言者,世道無常,故無絕對完美的太平經。
古人云,‘時移世易’,任何事情發展至一定程度,皆需順應時勢,制定新思,執政之措,亦需因時制宜,重新釐定。
一成不變,只會導致世道昏暗,如死水一潭,毫無生機。
故大賢良師,君應以進步發展的目光看待此事。即便汝今能制定新的太平經義,未來仍需有人繼續改進,如此太平道方能順應時勢,長存於世。
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化乃世道之永恆主題。無一成不變之制度,亦無萬事不變之經義。”
此言一出,張角低頭沉思了許久。
他之前從未認真思考過這種問題,可是楊秋這番話卻突然讓他有所領悟。
“那將軍希望未來的太平經有哪些精髓呢?”
那這件事情說起來就複雜得很了,於是楊秋和張角在田地裡面邊走邊聊。
楊秋建議,應引導人們嚮往科學,揭示微觀與宏觀世界的奧秘,讓人們意識到世間存在細微的生物,以及星球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當然,這些觀念需以道家的話語來闡述。
除此之外,還需構建一個神仙世界,其中神仙各司其職,犯錯者將受懲罰。
同時,也要編造一些神仙的故事,比如他們如何以權謀私,最終落得灰飛煙滅的下場。
更要創立一些人類反抗神仙的故事,當神仙不公時,人類亦有勇氣奮起反抗,世間大道公正至極。
無論是神仙還是凡人,犯錯者終將受到天道的懲罰。
而那些有勇氣、為人類做出偉大貢獻的人,也將受到天道的眷顧,得以成仙。
至於華夏大地以外的神仙,以及那些邪惡組織如何不斷入侵,華夏大地的正神又是如何保護這片土地的故事,這些都需要細細商討。
而現在,楊秋現在也沒形成一個完美的邏輯閉環,還得和張角交流交流,看看怎樣才能讓新的太平經出現。
這個新的太平經義既要教導人們向善,又要稍稍解放思想,還要巧妙地融入楊秋所秉持的科學觀念。
正當兩人聊得熱火朝天時,官道上,幾架牛車緩緩駛向馬邑縣周邊。
最前面的牛車上坐著一位美姿儀的文士,其氣質宛若松柏之姿,挺拔而不失溫文爾雅。
再上前細看,其人面容清癯,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英氣,卻與那溫文爾雅的氣質相得益彰,宛如山川之秀美與松柏之堅韌並存。
令人見之忘俗。
而此人,正是荀諶之弟,荀彧。
牛車搖搖晃晃,荀彧的心也在不斷上下起伏。
自從進入雁門關,踏進雁門郡這個由楊家軍管控的地帶之後,荀彧一直在觀察著這周圍的景象。
如果說之前那幾個地方只能算做平常的話,那麼靠近馬邑縣之後,荀彧就發現了異常的地方。
他當然看得出來,農戶們這幾天在忙著糧食的收割,顯然是冬小麥成熟了。
這個在前漢武帝的時候,經過董仲舒推廣的種植方法經過這麼多年,基本已經推廣到了大漢整個天下。
尤其是黃河流域容易發生水災的地方,種植冬小麥能夠減小損失!
可事實上,冬小麥雖然能夠抗旱,但比粟還是更需要水。
而這些年旱災頻發,普通農戶若沒有官府組織修建水渠,其實小麥收成很不好。
所以其實大家又慢慢拋棄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