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河西走廊(第1/2 頁)
透過河西走廊的商路有三條。
南線是經隴西進入河湟谷地,再翻過大斗拔谷也即今天的扁都口進入甘州,也即今天的張掖市;中線是經蘭州沿莊浪河、古浪河,繞過烏鞘嶺西端進入涼州;還有北線則是從會寧渡黃河,繞過烏鞘嶺東端入涼州,也即武威。
現在唐軍再次折戟石堡城下,河湟谷地仍舊掌握在吐蕃人的手裡,所以南線是根本不用考慮的,安西軍若要想打回安西,就只能走中線或者北線。
但無論是中線還是北線,中間都有一頭繞不開的攔路虎。
這頭攔路虎就是橫在河西走廊與黃土高原之間的烏鞘嶺。
只不過,在唐朝的時候,烏鞘嶺不叫烏鞘嶺,叫洪池嶺。
洪池嶺東西長約三十里,南北寬度約二十里,平均海拔約三千米,不算高,但是極其陡峭,而且山上沒有綠植,常年飛沙走石,人馬根本無法通行。
第一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率一萬輕騎擊河西,走的南線。
第二次河西之戰,公孫敖率數萬騎兵包抄河西匈奴諸部,走的是烏鞘嶺北,遺憾的是在騰格裡沙漠中迷了路,最終未能夠完成戰前制定的戰略目標。
這一次,馬璘走的則是中線,即經莊浪河谷、古浪河谷進入涼州。
只不過,安西軍在進入涼州之前必須拿攻佔洪池嶺西的一座關城:和戎關。
當年霍去病攻打河西時,河西走廊啥都沒有,只有匈奴人的氈包,可是現在狹長的河西走廊內卻佈滿城池關卡。
和戎關就是其中的一座。
和戎關就卡在祁連山與洪池嶺之間,並不高,也不算險。
左側的祁連山和右側的洪池嶺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攀爬,但是人可以過去,騾馬卻沒辦法翻越過去,滿載輜重的馬車更不用說。
這就是關卡的真正作用,擋不住人,但是可以擋住輜重。
糧草輜重過不去,人過去了也沒用,因為什麼都帶不了。
除非你學李自成、張獻忠他們那樣,當流寇,到處亂躥。
所以安西軍要進入涼州,就必須攻下和戎關或者北線的白山戍關。
馬璘的本意是想搶在王臣到來之前,先拿下武威城做安立足之地。
然而很遺憾的是,直到十二月月底,王臣率兩千安西軍、五千工匠及一萬多工匠家屬趕到,馬璘都依然沒能攻破和戎關。
五千安西軍和兩萬多家眷仍被阻在和戎關前。
這跟能力強弱沒有關係,只跟地貌地理有關。
烏鞘嶺又或者說洪池嶺,是來自於太平洋的海洋季風所能夠達到的最遠端,但是季風到達這裡後基本上就沒啥水汽。
沒有水汽也就沒有降雨,所以氣候乾旱無比。
極其乾旱的氣候必然導致植被凋零,所以不僅洪池嶺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即便是對面的祁連山以及古浪河谷中也沒幾顆樹木。
不要說高大的喬木,小樹都沒幾顆。
沒有樹,就沒有辦法打造攻城器械。
不要說是像鵝車、木驢這樣的大型攻城器械,就連簡單的梯子都難以打造。
攻城的唯一辦法,就是在夯土牆上鑿開一個一個的洞,再插上短矛當梯子,再然後踩著短矛梯子往城頭攀爬。
所以在河西北庭又或者安西四鎮,攻打城池極其費勁。
圍困個三年五載是司空見慣之事,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圍困幾十年。
比如吐蕃圍敦煌就圍了二十二年,一直到城內徹底找不到任何吃的,沙州兵馬使閻朝才向吐蕃軍有條件投降:苟毋遷徙它境,請以城降。
哦,對了,這時候沙州或者說敦煌仍未失守。
河西觀察使周鼎也還沒有被閻朝用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