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近防火器(第1/2 頁)
看著正在忙碌的工匠,王臣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這次的大斗拔谷之戰,炮隊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
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炮隊缺乏自衛的能力,一旦讓披甲步兵迫近陣前,就只剩下逃跑的份,若是讓回紇騎兵衝到近前,連跑都跑不掉。
所以,必須得想個辦法加強炮隊的近戰自衛能力。
最好的辦法,當然還是給炮隊的炮兵配備燧發槍。
火繩槍王臣是看不上,這玩意缺陷太多,火力密度太低,延續性又太差。
看來小批次製造燧發槍必須提上日程了,至少炮隊必須裝備。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上百支燧發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好,但是炮隊的自衛問題必須在短時間內解決。
除了燧發槍,最好的近防武器就是手雷。
可是一沒有無煙火藥,二沒有可靠殼體,造手雷就是瞎扯淡。
就以大唐的科技水平,甚至造不出抗戰時期的邊區造手榴彈,就是李雲龍口中一炸兩半的手榴彈都未必造得出來,邊區造好歹用的是正經炸藥。
用黑火藥製造炸藥包?特麼就是扯犢子。
首先黑火藥根本就不能用來製作炸藥包,其次炸藥包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以及聲波在空氣中的衰減非常快,1噸tNt炸藥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透過地面的傳導,到了一百米外仍然可以造成致命的殺傷,但是透過空氣傳導,超過三十米就不足以殺死人,至於十斤裝或五斤裝炸藥包的空氣殺傷半徑,更是十米都不到。
所以王臣唯一能夠想到的近防武器就是陶瓷手榴彈。
首先陶瓷比鐵脆多了,一點點黑火藥就能把它炸碎。
其次陶瓷被炸碎時幾乎不可能一炸兩半,大機率是化為無數碎片。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陶瓷碎裂之後形成的碎片帶有鋒利的邊緣,高速濺射時能造成的殺傷,不會比鐵質破片低。
小日本在二戰末期就曾經大量生產並使用陶瓷手雷。
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就死於西夏軍的瓷地雷。
陶瓷手榴彈的最大的缺陷就是不便攜帶,容易碎裂,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因為擊中硬物甚至於撞上兵器而提前碎裂。
只不過作為近防武器,這些都可以克服。
容易碎裂,就不投擲,可以貼著地面滾。
當下王臣就在焉支山下的工匠營地中繪了一張草圖,用火漆封好然後交給安狗兒,讓安狗兒派一個親兵送往長安,命康達斯籌辦一萬隻細陶瓶。
辦完事情,王臣並沒有在焉支山多逗留,而是直接回了祁連城。
在半路上,正好遇見了段秀實,正領著兩萬蕃漢壯丁在走佇列。
這兩萬蕃漢壯丁已經練了快兩個月佇列,不過現在練的都是小隊。
唐軍作戰時,一般以隊為基本作戰單位,隊以上的旅、團、營甚至於軍就會出現複雜的兵種組合,形成一個上萬人的龐大野戰軍團。
唐軍一個標準的軍團是一萬兩千五百人,滿編的軍團則是兩萬人。
兩萬人的滿編軍團,中軍八十隊四千人,左右虞候軍各五十六隊兩千八百人,左右四廂各五十二隊兩千六百人,每軍都有重灌步兵、輕裝步兵、陌刀兵、輕騎兵、重騎兵、甲騎具裝以及輔兵等諸多兵種。
不過霍邑之戰之後,唐軍佇列中就再沒有甲騎具裝,因為費效比太低。
開元年間府兵制崩潰後,大唐兵役制度轉為募兵制,就不再區分輕步兵重步兵,甚至不再區分騎兵步兵,而是全部變成多用途兵種,全部披甲,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兵,持刀盾是刀牌手,持弓就是弓箭手,持矛或者步槊就是長矛手,唯一的例外,就是陌刀兵,因為陌刀兵對身體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