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千陽學堂(第1/2 頁)
千陽縣,這座寧靜而又充滿活力的小城,正沐浴在清晨溫暖的陽光之中。
千陽縣縣令黃德貴站在校門口,面帶微笑,滿意地注視著一個個朝氣蓬勃的學子魚貫而入學堂。這些學子年齡參差不齊,最大的已經年滿十八歲,青春洋溢;最小的僅僅只有五歲,稚嫩可愛。
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其中,有些是英勇無畏的烈士留下的遺孤,帶著對親人的思念與敬仰走進這所學堂;有些則是土生土長於本縣縣城的孩子,從小便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望;還有一些是從外縣甚至周邊村落遠道而來的求學者,懷著夢想與憧憬匯聚於此。
這所規模宏大的學堂佔地面積將近五十畝,可謂氣勢恢宏。在這裡學習的學子數量眾多,竟然超過萬人!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被細緻地劃分成了五個等級:那些年齡在五至七歲之間的小朋友被編入一年級,開始他們的啟蒙之旅;八到十歲的孩子則分配到二年級,逐漸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十一至十三歲的少年們組成了三年級,此時他們已能獨立思考並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十四到十六歲的青少年屬於四年級,他們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努力汲取知識的養分;最後,十七到十八歲的青年們被分到了五年級,即將迎來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步入社會或者繼續深造。
而統領這所學堂的校長大人,正是備受尊敬的馬岱先生。那麼,為何這所學堂能夠吸引如此眾多的學子前來就讀呢?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學堂提供免費的餐食,讓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無需擔憂溫飽問題,可以專心學業;其二,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透過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成才立業;其三,千陽學堂不僅僅是一所普通的學府,它同時還肩負起了孤兒院的重任,給予那些失去雙親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以及追求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這所學校裡,絕大部分的教師竟然都是由官員兼任的。原因無他,實在是缺乏足夠數量的專職教書先生啊!而黃德貴,身為堂堂千陽縣縣令,如今竟也成為了這千陽學堂中的一員教師。
每日清晨,儘管黃德貴這位縣令大人公務纏身、異常繁忙,但他依然會準時出現在學校,為五年級的學子們講授一堂課程。這堂課的內容著實簡單易懂,無非就是教授孩子們讀書識字罷了。而且,所教的書籍也僅僅侷限於《三字經》與《百家姓》這類啟蒙讀物。至於其他更為深奧複雜的知識?抱歉啦,這些孩子連最基本的文字都尚未認全呢,又怎能開展進一步的教學呢?
待黃德貴上完課後,便輪到另一位先生登場授課了。此位先生負責講解的乃是所謂的“理論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思想改造課”。透過這樣的課程設定,旨在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此外,每個年級還專門安排有軍事訓練課程等等,以全面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就在黃德貴凝視著眼前這座千陽學堂時,突然間,一名衙役急匆匆地朝他走來,並躬身行禮道:“大人,元守大人命小的前來告知您,請您速速收拾行裝物品,準備啟程前往天水府。”
聽到這番話,黃德貴不禁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前往天水府作甚?我對此事一無所知啊。”
那名衙役趕忙回應道:“聽聞此次是因大人您官運亨通,得以晉升官職,現今已被任命為天水府知府啦!”
然而黃德貴聽到他升任天水府知府並不開興,原因是他捨不得這裡,這個他一手創辦的千陽學堂。
黃德貴站在千陽學堂的庭院中,目光深邃地望著那熟悉的教室和操場。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天水府知府,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代表著權力和榮耀,然而對於黃德貴來說,這個訊息卻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的心上。
他剛剛從隴縣調來到這個小縣城,他只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