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西域樣板(第1/2 頁)
除了燒當羌外,西域都護府駐地所在的它乾城之鄰延城,乃是龜茲國繁華的國都。
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西域的風沙中屹立不倒,猶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默默見證了無數朝代的興衰更迭。
然而,時至今日,這座古城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局,彷彿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龜茲國,這個地處西域腹地的小國,雖然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但在華朝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它的未來卻彷彿被一層厚厚的迷霧所籠罩,充滿了不確定性。
龜茲國的文化瑰寶、歷史遺蹟,都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但國家的未來卻令人擔憂。
儘管華朝兩任西域總督張遼、張揚都展現出了難得的平和與剋制,對這個弱小的附屬國採取了寬容的政策,沒有采取任何過激的行動,但龜茲國國王蘇利伽的心中卻始終難以平靜。
他深知,平靜的表面下往往隱藏著巨大的波濤。
他時刻注意著,自己的國都旁邊駐紮著華朝的上萬大軍,而自己全國的總兵力卻僅僅只有兩三千人。
這樣的實力對比,讓蘇利伽不得不時時擔心自己的國家會被華朝吞併。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每天都在憂慮中度過,不知前路在何方。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朝越發強大,絲綢之路也越發繁榮。龜茲國作為東西方貿易的重要節點,商賈雲集,財富滾滾而來。龜茲國的市場上,來自各地的商品琳琅滿目,金銀珠寶、香料綢緞,應有盡有。
龜茲國的百姓們紛紛投身於商業活動,忙著與來自華朝、波斯、天竺等地的商人進行交易,賺取豐厚的利潤。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農業生產,而是投身於這個充滿機遇的商業世界。
然而,這種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隨著商業活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農業生產和軍事訓練,導致龜茲國的糧食產量急劇下降,軍隊戰鬥力也大打折扣。國家的糧食儲備逐漸減少,軍隊計程車氣也日漸低落。
到了太平十五年(208年)春天的時候,剛剛完成春耕播種,秋收還遠未到來,龜茲國竟然連糧食都不夠吃了,只能靠絲綢之路從華朝進口,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這種依賴讓他深感憂慮,他明白,糧食的短缺和軍隊的孱弱,正是國家滅亡的先兆。
雖然華朝目前還沒有對龜茲國表現出明顯的侵略性,但匈奴、鮮卑的覆滅,移支、燒當羌的主動歸附,以及華朝環球航行船隊的巨大成功,國慶閱兵式的巨大威懾力,都讓他洞穿了華朝開疆拓土的野心。
他深知,華朝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而龜茲國的未來卻岌岌可危。
蘇利伽知道自己必須做出選擇,如果主動歸附華朝,或許還能得到一個不錯的待遇;但如果等到華朝真的要來徹底收服西域的時候,再被迫投降,那時候恐怕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
他深知,這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和自己家族延續的抉擇。
經過與家人、大臣的一番商議後,蘇利伽決定主動歸附華朝。他明白,這是自己能夠避免國家滅亡、保護家族延續的最好選擇。
太平十五年(208年)夏天,龜茲國國王蘇利伽奉上了國書,正式向華朝表示歸附。華朝自然欣然應允,因為龜茲國地域不小,人口有好幾萬,是西域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華朝看重的是龜茲國的地理位置和商業價值,而蘇利伽則看重的是華朝的保護和資源。
張循為了籠絡人心,給了龜茲國一個郡的編制,讓蘇利伽就地擔任龜茲郡郡長,搖身一變就成了華朝的地方官員。
雖然這樣失去了當國王的特權,讓蘇利伽有些悵然若失,但他也明白,這是自己能夠為國家和家族做的最後貢獻。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