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第1/2 頁)
種不是小麥的種子,也不是水稻的種子,而是玉米種子。
玉米是舶來品,聽說在番邦產量很高,但傳到大清明顯水土不服。
產量低也就算了,口感還差。
當時農事司還在戶部,戶部尚書沒少被玉米荼毒,於是他第一個發問,苦大仇深地問畝產。
難吃都能忍,畢竟玉米再難吃也是糧食,總比樹皮和野菜好些。
窮苦百姓只為活著,填飽肚子,並不追求口感。
奈何農事司試種玉米那些年,戶部尚書年年被皇上指著鼻子罵無能。
理由很簡單,玉米在番邦是災年救命的糧食,怎麼到大清就不行了。
大清差在哪裡!
好容易把農事司甩到工部,沒想到工部又作死試種玉米,不是上趕著步後塵嗎?
話雖這樣說,戶部尚書也理解。玉米抗寒抗旱能力都很突出,就眼下這個年景,工部不死心想要再試一回,很正常。
但農事司多年的試種結果擺在那裡,最高畝產不會超過二百斤。
而皇上的要求極高,非要讓玉米和御稻比產量。御稻最高畝產八百斤,神仙來了也追不上啊。
為了證明種玉米這事誰來了也不好使,洗刷多年屈辱,戶部尚書越過工部尚書第一個跳出來問畝產。
畝產達不到皇上的要求,糧種再多也沒用。
康熙早問過畝產,這會兒見戶部尚書問起,也看向四阿哥。
只見四阿哥不卑不亢回答:“精耕細作畝產一千三百五十斤,大田畝產一千斤。”
看來上回有所保留,收穫之後才有底氣說出實際產量。
此時的南書房,幾位大學士都在,除了大學士,還有六部尚書,陣容堪比小朝會。
“多少?”這回不是戶部尚書的聲音,而是工部尚書震驚地問。
四阿哥不卑不亢地重複了一遍,聽戶部尚書又問:“何時種何地種?”
其實畝產說出來,再問什麼都是枉然。
御稻畝產最高紀錄是在豐年。
誰知四阿哥開口又是驚雷:“今年種。田地在霧隱山。”
剛才還勉強保持鎮定的一眾人頓時譁然。
誰不知道今年是災年,先是倒春寒,而後是旱災。
災年,山地,種玉米,大田畝產一千斤……這玉米怕是神仙下凡種的吧。
“皇上,不是臣不信四阿哥,而是畝產實在驚人,臣認為應該派人實地考察。”還是戶部尚書瞪著金魚眼提議。
他就是不信,打死也不信。
“不必派人去查,我每月都去霧隱山,親眼目睹。”太子站出來作證。
那二十畝地玉米是他看著長大的。
索額圖聽說這裡邊還有太子的事,連忙跟著站出來:“原來太子去霧隱山是為了試種玉米。”
早說啊,鬧出多少事來。
不過有戶部珠玉在前,試種玉米確實有些風險,低調點好。
好在試種成功,太子此身也算分明瞭。
哪知道索額圖給了臺階,太子卻不肯下:“索相此言差矣。”
說著看向康熙:“汗阿瑪,兒臣過去純屬散心,玉米是霧隱山田莊種的,兒臣不敢居功。”
又看四阿哥:“倒是老四出力不少。”
索額圖抹汗,偷偷給四阿哥使眼色,然後聽四阿哥開口道:“正如太子所說,玉米是霧隱山田莊種出來的,兒臣不過幫點小忙,同樣不敢居功。”
索額圖:“……”
明珠一直旁聽,暗暗心驚,從前他以為大阿哥登基之路上的絆腳石只有一個,那就是太子。
如今看來,倒也未必。
四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