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十)(第1/7 頁)
112
沿著錢塘江出海口北岸上行,潮水越過杭州灣大橋後,在尖山處湧入錢塘江,一浪高過一浪,在丁橋大缺口處形成碰頭潮,湧入鹽官時,在寬闊的江面上,形成一線潮。而到了鹽倉的錢塘江拐角處,形成回頭潮。潮水威猛,然後直撲杭州城,進入富春江後逐漸消彌。
錢塘江岸上,不僅每次每個季節觀潮,有著不同的觸感。而夜裡聽潮,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聽潮於錢塘江,在尖山是海的寬廣,在丁橋是江的雄壯,在鹽官是你激情的豪邁,在鹽倉是生命的驚魂,在六和塔聽潮,則是一曲夢裡的交響曲,感覺更是靈魂在超脫洗禮。
在歷史的長河裡,鹽官這座幾千年的古城,更是一部潮鄉文化璀璨奪目的明珠。
第一次去鹽官的風情街,從鎮海樓進入,便是傳奇書生陸遜的點將臺。這裡當年還陳列著海寧鹽官的名士風釆。無數次走到這裡,皆是感慨萬千。乾隆七次下江南,六次經過鎮海門,可謂此處天下人為之千古一嘆。
明月不驚江潮起,東風更助陸郎情。遂作詞雲——南鄉子 又至風情街
次次討荊州,何止孫郎晝夜憂。平蜀主書生拜相,風流。天下誰人不識侯?煙雨幾番秋,此後英雄箬笠留。一瞥古今多少事,蜉蝣。日月沉浮鎮海樓。
風情街,不僅有清朝的宰相府第,更有南宋的名妓宋思思的花居雅舍。從花居雅舍門口,有水道直通鹽宮的下河。江南水鄉,在這裡更是詩韻深深。
從城皇廟走出,唐代安國寺的舊址歷歷在目。向南,到了一處粉牆黛瓦,竹林掩映的別墅,這裡便是近代國文大師王國維的故居。再向南過了沿江公路,行至錢塘江岸邊。觀潮、聽潮,在觀潮公園是需要普通務工人一天的收入,而在這裡是不收費的。
有一年,我在鹽官一處服裝廠務工,攜助設計師打樣時,每天早上六點前,都可以去進入觀潮公園跑步。那裡除了名人留下的詩詞,更有江南第一鎮海塔佔鰲塔,潮起之前,塔上的風鈴恰如天籟之音逐漸響起。
偶爾也會在塔下的白玉廣場練練拳腳功夫,而佔鰲塔旁的江岸上,乾隆種的朴樹至今仍枝繁葉茂。而靠東,就是普濟寺了。那段時間,普濟寺的鐘聲總會在晨曦中響起。
而海神廟,那時進去更不用花錢的,因為守廟收費的負責人,是我務工時老闆娘的同學。
那時金庸書院與孔子學院還未建,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白玉廣場的夜市。每個星期六的夜裡,一盤炒米粉,一碟花生米,一顆大蔥,一份豬頭肉,一斤烈酒,獨自一人一夜到天明。
水調歌頭 辛卯年海寧聽潮記
燈綵照皇寺,夢裡倘難留。遇錢塘大潮起,今返鹽官遊。醉裡痴尋仙叟,豈料嫦娥媚誘,難續鵲橋愁。萬馬向西吼,何奈月悠悠。踏江岸,怡景色,眺瓊樓。少年勵志,觀此明鏡怎添惆。誰及多災多險,怎及平常平淡?格物致知酬。順水常思逆,任在水中浮。
113
我與摩托車,無數次等待在洛塘河渡口,春雨稀疏地敲打著江南的雨簷。東風吹起,河堤岸白玉蘭飄了滿地,春柳扭轉纖弱的腰枝蕩著鞦韆。
我一個人,十年前流浪在洛塘河的老街上,烏蓬船在輕漾,桃花怒吐芬芳,而我呢?為了生計,卻茫然遊蕩於這如詩如畫的水鄉。欸乃的櫓聲,伴著青磚黛瓦的老房子,倒映在水中,晃悠著體驗千年來斑駁的記憶。還有來自歷史那血雨腥風的滄桑……
“ 一九三七年,鬼子進中原,先開啟盧溝橋,又開啟了山海關,火車道就修到了濟南……”
一首思痛的歌,一首屈辱的歌, 一首酸楚的歌!
進入海寧斜橋火車站,故地重遊,站立在車站旁日軍修建的碉堡哨樓之上,夕陽西下,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