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二)(第1/6 頁)
80
隔了一日, 我、吳友奎、程華三人,便一起乘車,我第二趟又去了浙江海寧。
“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又是一個春夏……”
在沙窩鎮十字路囗,上了新縣至海寧的長途車後,吳友奎歡快地唱起了歌。
在海寧那段清閒的日子,還偷閒去了嘉興南湖。 此過經年,海寧的高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常憶起在海寧務工,讀書與遊玩的歲月,好似昨日的夢境一般。
在黨的百歲生日期間,回想起嘉興南湖區之行,賦詩一首,以示慶祝——
南湖艦島百年尋,單把三山盡碾沉。革命歌聲紅世界,神州從此眾歸心。
在桐鄉烏鎮,那時有幸拜訪了文學家茅盾(沈德鴻)的故鄉。他的弟弟沈澤民病故於大別山。是大別山地下黨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走在烏鎮的石板路上,江南的屋簷被小橋下水流聲而漾動,唯念念不忘的,那次去矛盾的故居走了一趟……
公元2012年6月,機緣巧合地約了朋友,去了浙江省桐鄉,瞻仰了文學家沈雁冰與革命家沈澤民的出生地……
沈澤民——1900年至1933年,浙江桐鄉烏鎮人,沈雁冰(茅盾)之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黨員之一,也是“五四”運動影響下湧現出來的新文化戰士。他將自己短暫而閃光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文學事業,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發表了《呆子》、《阿文和他的姊姊》、《五月》、《發動機》等白話文小說、白話詩和一些科學小品,並翻譯了大量國外文化科學論文、小說及蘇聯十月革命文藝方面的文章。
沈澤民同志名德濟,字澤民,筆名明心、羅美等。
沈家以經營紙店為生,沈澤民的父親以行醫為業,母親畢業於女子師範學院,也是一名教員,更是一位知書達禮、賢慧而又富有遠見的女性。在沈澤民的幼年,她常常教導他要做個有志氣的人,勉勵兒子奮發圖強。六歲那年,父親患骨癌逝世後,沈澤民在他母親的嚴格管教下,與胞兄沈雁冰(即茅盾)互相砥礪、學文習字。
1907年春,沈澤民進自己家東鄰由立志書院改辦的國民初等男學讀書,接受正規的啟蒙教育,後又進本鎮的植材完全小學。小學時代,沈澤民在一批年輕而富有朝氣的老師的影響下,志向高遠,勤奮刻苦,各門功課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顯示了他非凡的敏慧才氣。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沈澤民畢業於植材完全小學,並考入其胞兄沈雁冰讀過的省立第三中(在湖州)。由於他天資聰穎,學習勤奮,成績仍像在小學時一樣,遙遙領先。對此,茅盾曾回憶說:“澤民的數學、物理、化學,在全校算是最好的。”1916年夏,沈澤民遵照父親學實業的遺囑,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他是省立三中報考的許多學生中唯一被錄取的一個。
在南京讀書期間,恰逢十月革命和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視野的擴大,使沈澤民的思想發生深刻的變化。他漸漸疏於實業而傾心於政治和文學,對馬克思主義和文學產生濃厚興趣,開始了對革命和文學的實際追求。
1919年暑假,沈澤民在家鄉烏鎮與其胞兄雁冰、表哥盧奉璋,以及曹辛漢等青年組織桐鄉青年社,出版《新鄉人》雜誌,宣傳新文學,倡導白話文。沈澤民致力於新文學和科學知識的介紹。創作和介紹了《呆子》、《阿文和他的姊姊》、《發動機》等白話文小說和一些科學小品。
其中小說《阿文和他的姊姊》以一千餘字的篇幅,向人們敘述了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八歲阿文和姊姊愛珍之間天真的血脈情深。姊姊愛珍“天天在田裡工作,拔草、拾野柴拉枯葉、扎羊草,一天到晚在田野裡彎著腰做”。阿文也“陪伊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