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要亮了(第1/3 頁)
“天……要亮了……”
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
大明寧前兵備道袁崇煥,面無表情地站在寧遠城頭上,披甲按刀,極目遠眺。
一群將官僚屬林立在他的身後,皆默默不敢言。
自山海關向北三百七十里直至錦州,有一條長長的走廊沃土,左枕松嶺、黑山,右靠遼東海灣,史稱遼西走廊。
寧遠城就雄踞在遼西走廊中間,以城關為險,屹為形勝。東北首山遙遙相望,西南寧遠河經流入海。
寧遠城方正如鼎,東西各長八百餘米,城牆高三丈二尺,有四座帶甕城的城門,城牆四角敵臺向外突出,架了十一門紅夷大炮。
此時,夜色如潑墨,但城牆上卻燈火通明、恍若白晝。
一些民夫在寒冷的天氣裡打著赤膊,熱火朝天地喊著號子,用竹筐從內城吊上來礌石滾木。另有一些民夫推拉著排車,將礌石滾木送到一個個城牆垛口。
垛口下的兵丁毫不在意周遭傳來的響動,正半躺半臥地睡著,儘管已經打起了鼾,但懷裡仍舊死死地抱著兵刃。
不時有一些士兵喝開擋道的民夫,舉著火把在城牆上巡邏。
戰事剛停,袁崇煥就迫不及待地城正中的鼓樓帥帳中走出,帶著將官僚屬登上城牆巡視,最後在參將祖大壽鎮戍的、城南門永清門的城牆上停下來眺望。
袁崇煥臉上水波不驚,讓跟隨的將官僚屬們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袁崇煥身材短小,容貌不揚,但細小的眼睛當中精光凜冽,那種不怒自威的氣勢讓人不敢直視。
他本是商人家庭,早年讀書應舉,在萬曆四十七年被賜同進士出身,授邵武知縣。在任內盡心民事,甚至曾經還親自登上著火的民居救火,深得民心。
天啟二年,外放的官員要上京大計考核,考核當中袁崇煥對答如流,又對遼事侃侃而談,不久就被任命為兵部職方司主事。
後又升遷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寧前兵備僉事、山石兵備道、輔佐王在晉、孫承宗等經略、督師整飭構築由山海關、寧遠、錦州所構成的關寧錦防線。
此時,正值孫承宗因為柳河之戰的慘敗而去職下臺,新任遼東經略高第上任。
高第和王在晉都主張將兵馬收縮到山海關,放棄錦州、右屯衛、寧遠、前屯衛等山海關以外的土地。
高第此舉遭到了袁崇煥的極力反對,他甚至直接給天啟皇帝遞上了揭帖表示抗議。
還直言不諱地說,作為寧前兵備道,他誓要與寧前共存亡。高第要是撤寧前兵,他就會抗命固寧遠,以寧遠城來抵抗奴酋的大軍。
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
碰到個這麼不聽話且強硬的下屬,讓高第也十分無奈。
一夜未閤眼的袁崇煥雖然看起來臉上毫無表情,但心中已經憤懣滔天:“高經略啊,高經略!若非你盡棄關外之地,何至於讓東奴西虜馳突到寧遠城下?若是孫督師還在,定不會讓蛇鼠如此跋扈跳梁!”
在袁崇煥的眼中,高第實在是膽小如鼠,畏敵如虎。比起孫承宗那可是天壤之別,甚至連隨時準備逃跑的王在晉都不如。
雖然戰前袁崇煥曾經當面懇求高第不要出兵救援,就想透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兵略,讓闔城軍民心無旁騖誓死抵抗。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寧遠城這邊打得熱火朝天,在城池固若金湯,建奴死傷慘重的情況下,擁兵十一萬的經略高第和山海關總兵楊麒真就穩坐高臺,不肯發一兵一卒來救援寧遠。
袁崇煥以不滿兩萬的軍民,依託堅固的城池和威不可擋的紅夷大炮抵擋住了努爾哈赤親率的十三萬滿蒙精兵。
在三天的血戰當中,寧遠城上的軍民透過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