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七十六回 圍裡歲月(第1/6 頁)
孫辰之人,往昔歲月,艱難困苦相隨。匆匆數載,風雨為侶,路途迢迢。初時,似飄蓬無依,輾轉流離於諸地。
值那春和景明之日,身負行囊,踽踽獨行於阡陌縱橫之間,塵埃滿面,雙鬢如染秋霜;若逢淫雨霏霏之際,亦蹣跚挪步於泥沼之中,衣衫襤褸,鞋履破敗,面容盡顯憔悴之態。然其心堅志定,猶如磐石無轉移,縱有艱難險阻相阻,亦未曾改其初心。
經長途漫漫,終抵玉田縣虹橋鎮處,煙柳依依似畫,華橋臥波,風動簾幕,翠色映目,雖具江南婉約韻味,然非孫辰心之所向安身之地。繼往圍裡村,觀此村屋舍齊整有序,桑竹繁茂,枝葉低垂成蔭,雞鳴犬吠相聞於耳畔。田間有農夫躬耕勞作,童稚歡笑嬉鬧於巷陌之間。幸得張廣德薦引、馬銘相幫,孫辰方於此定居。時而於晨曦初露時起身,整理荒蕪穢土,直至月上梢頭,荷鋤而歸;時而於簷下溫酒一壺,靜賞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之變。歲月悠悠流淌,孫辰於此處,漸趨安寧之境。
玉田者,乃古之縣邑,歲月悠悠,其歷史源遠流長,仿若長河蜿蜒,承載無數往昔。然此縣雖久,開發有先後之分,早者,唯北部區域耳。
細察考古發掘之功果,孟家泉古人類遺址,仿若一部史書開篇,靜靜訴說遠古之事。新石器時代遺址處,石斧石鐮,殘陶碎瓦,皆藏歲月痕跡。商周時代遺址,青銅古玉,雖鏽跡斑駁,仍可窺昔日輝煌。至於兩漢、兩晉墓葬等,層層疊疊,葬品器物,見證諸朝興衰。此諸遺蹟,皆聚集於縣境北部,似繁星拱月,彰顯北部往昔之昌盛。
且看各村鎮“立莊”之年代,明朝建立前立莊者,約百十之數。其莊分佈,多居於北部。遙想彼時,北部之地,或因地勢平坦、水源豐沛、土壤肥沃,引得先民聚居。或有通衢要道經此,商貿漸興,人氣漸旺。莊中之人,或栽植於果樹,或耕種于田畝,或畜牧於草地,世代繁衍,傳承不絕。歲月如矢,北部之莊,於風雨中屹立,見證玉田變遷,為後世留存諸多故事,待後人探尋鉤沉。
玉田之南,地勢低窪,於漫漫古代歲月,仿若滄海遺珠,常陷汪洋澤國之境。
觀其風貌,水澤縱橫,浩渺無垠。每逢雨季,天水相連,濁浪排空,仿若洪荒再臨。雖有幾處地勢稍高之土崗,然亦荒涼落寞。野草叢生,蓬蒿瘋長,似青紗帳幔,掩其真容。其間蛇蟲隱沒,狐兔竄行,人跡罕至,唯聞風聲呼嘯,鴉鳴驚心。
至於開發之事,大多始於明朝初期。彼時,天下初定,百姓稍安。有先民懷開拓之心,不懼艱難,涉足此地。初來之時,披荊斬棘,墾荒除草,於泥沼之中尋立足之地。搭寮築舍,引渠疏水,播谷種粟。歲歲年年,不辭辛勞。漸有煙火升騰,阡陌縱橫。昔日荒蕪之所,始現生機。雖程序緩慢,然終有改觀。歲月悠悠,南地漸成村落人家,雞犬相聞,童叟嬉樂,不復往昔荒僻之象。
永樂之歲,燕王朱棣雄圖在胸,志在固北部邊防之要地,解北京周遭地廣人稀之憂困。遂大行“軍屯”與“民屯”之策,一時風雲湧動。
於玉田境內,興州左屯衛九千餘虎賁之士如星落凡塵。軍帳羅列,旌旗蔽空,甲冑生輝,刀劍映日。其將士戍守疆土,操演兵陣之餘,荷鋤墾荒,開田闢地。晨聞號角,暮歸營帳,血汗揮灑于田間隴上。
且有數百戶移民,皆奉詔而來。攜老扶幼,背井離鄉,長途跋涉,終至玉田。見此地山川形勝,雖初時荒蕪,然心懷憧憬。築室造屋,伐樹取材,煙火漸起於曠野荒郊。男丁墾地,婦孺養蠶,幼童嬉鬧於屋前舍後。
歲月如流,屯者與民,相融共生。春播秋收,夏耘冬藏,田野麥浪翻金,稻穗飄香。市井漸興,商賈往來,貨殖通有無。昔日邊地,漸呈繁榮之象。村落相連,雞犬相聞,童叟歡顏。玉田經此,添丁增口,屋舍儼然,阡陌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