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讀書和長大(第1/2 頁)
錢家溝、宋城子、吳莊子這些依山而建的小村,對外界的瞭解和認知都來自各自的革委會的人們以及思想比較靈活、四肢也發達的人們,他們對外界依然有著些許的恐懼,與其出去與人共存,不如在山上在村裡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裡。
因此外界的各種關於土地的、集體的、革命的一些政策宣導和執行,這些山村地區更延拓一些,不過這並不影響人們解放後逐漸改善的生活。
從1948年年底,錢家溝所有的人都分了田地和糧食以及各種物資,1949年又都成立互助組,相好的對勁的結成對子相互幫襯,人們的生活發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錢奕琛、錢翠芹、錢翠雲兄妹三個,帶著兩個弟弟妹妹,跟錢慶堂一家和鄰居組成的互助組,不辭辛苦,不怕吃苦勞累,寧願自己多幹活,也不讓老爺爺被人詬病。
村裡有條件略好的人家,真的送了孩子去大柳樹讀書,需要住在那裡,還需要帶上糧食和鹹菜,錢翠鳳有點動心,但是沒敢提出來,現在她的主要任務就是帶小弟一起跟著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錢奕琛十七八歲了,錢翠芹也十五六了,人家有父有母的人家,都要開始相看人家準備操場閨女兒子結婚,而這兄妹倆,還要照顧三個更小的弟弟妹妹。
這兩年兄妹五個長大了,錢奕琛在錢慶堂的提醒下,從分到的樹林裡砍了幾棵樹,找人幫忙做成過樑、檁子、椽子,又收集了谷秸子、和一堆乾草,帶著弟弟妹妹脫了土坯,還拉了許多粘土,一切物料準備就緒,錢慶堂招呼著錢慶奎幾個人,搭幫著找人幫錢奕琛兄妹幾個接一件土坯房出來,讓三個女孩子夏天了有地方睡覺,冬天為了省柴火,五個人還是擠一個大炕。
村裡人一看,錢奕琛這樣的困難戶都能蓋土坯房子,哪怕是一間,於是村裡利用農閒時間,互相搭幫著、幫襯著砍樹、脫土坯、收集乾草,在山腳下的西南角,挖出了一個大土坑,這個地方的地,沒分給個人,算村裡(族裡)的。
錢慶奎想著,乾脆村裡把坑再挖大一點,跟河溝子連起來,乾旱的時候還可以存點水,於是錢家溝又掀起了茅草房的改造。
解放後,錢慶奎和錢慶堂哥倆又帶著錢奕琛去了一趟吳莊子,去看了錢姓姑奶奶,只表達了村裡族人的謝意;至於其他的未盡心意,明白人會明白的。
姑奶奶問錢奕琛多大了,一聽說十八九了,就說該說個媳婦了,後來她幫忙給問了幾個,一聽下面四個弟弟妹妹還沒父母,一般人家都不捨得女兒去受苦,只能擱置了。
到了1952年的時候,錢家溝所有人的生活都有改善,不能說特別的富裕,但是跟之前比是不錯的了。
縣裡和大柳樹鎮還想再錢家溝、丁家溝、吳莊子費家營建幾所小學,後來根據各方權衡,吳莊子一個小學,錢家溝和丁家溝一個小學,費家營和附近另外一個村子一個小學。
隨著錢家溝和丁家村兩個村子接觸日漸增多,兩個村的婚事多了起來,連著幾家娶媳婦嫁閨女後,有人給錢翠芹介紹婆家,對方相看上了錢翠芹,錢奕琛和錢慶堂也覺得條件不錯,準備答應下來。
可錢翠芹想想,自己走了,剩下大哥帶三個孩子,更不好說媳婦,就推辭了,她跟錢慶堂提出來,準備替大哥換親。
錢慶堂不太同意,但凡換親的,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錢奕琛一聽,更反對,他不想妹妹去受罪。
“哥,我不去?你說不上媳婦,你一個人帶三個孩子,我還是不踏實,這樣就好了?我的心在家裡,身子在婆家,能把日子過好?還不如換親,只換跟咱們家類似的、只是窮沒有其他毛病的人家。”錢翠芹也是有定力和很固執的人。
錢奕琛遲疑了,不過沒說行。
後來,錢翠芹就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