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以禮尊天下(禮\/孝\/忠字篇)(第3/3 頁)
變得極為嚴肅,他目光如炬地看著兒子,緩緩說道:“禮者,絕非虛設之形式,實乃立身於世之根本,治國安邦之根基所在。若世間無禮,恰似大廈失卻樑柱,必將傾頹。家庭之中,父子失序,兄弟鬩牆;邦國之內,君臣無別,政令難行。吾等身為諸侯之族,受天子恩寵,更應如那星辰拱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方能使百姓信服尊崇,使周禮之光世代傳承,永不磨滅。”
其子若有所思,片刻後又問道:“父侯,孩兒尚有不解。若遇那蠻夷之邦,全然不講禮儀,肆意妄為,又當如何應對?”申伯站起身來,踱步片刻,而後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沉聲道:“我大周以禮義立邦,當以禮去感化他們。縱使其不懂禮儀,我們亦不能失了自身風範。猶如春風化雨,徐徐圖之,若能使其感悟周禮之美善,自願歸服,此乃上佳之策。然若化之不得,亦要堅守禮儀之道,不與之同流合汙,盡顯我大周的威嚴與氣度,讓他們知曉禮義之邦的風範不可侵犯。”
申伯之子聽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道:“父侯,孩兒明白了。只是這禮儀在日常踐行之中,有時似與孩兒心中所想的便捷行事相悖,該如何是好?”申伯輕輕嘆了口氣,走到兒子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禮儀雖看似繁瑣,卻是歷經歲月沉澱的智慧結晶。它規範著我們的言行舉止,使我們的心性得以修養,品德得以提升。每一個禮儀動作,每一句禮辭,皆蘊含深意。你當用心去體會,將其融入血脈,成為本能。起初或許會覺不便,但久而久之,你自會領悟其中真諦,感受到禮儀帶給自身與周圍的和諧與美好。”
他教導學生時亦極為認真。在學堂中,他站於講壇之上,手持竹簡,對學生們說:“諸君,禮儀非虛禮,乃關乎人倫道德、社會秩序。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由禮出。爾等需用心研習,日後或為朝堂棟樑,或為鄉野賢達,皆要以禮行事,莫要違背。”一學生起身問道:“夫子,若有禮與利衝突之時,怎生抉擇?”申伯沉思片刻,答道:“禮為大義,利為小欲。當舍小欲而從大義,此乃君子所為。”
在民間,他倡導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禮儀。比如,在婚喪嫁娶之事上,他規定了詳細的禮儀流程。婚禮要遵循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有相應的儀式與禮節。新郎迎親時,要身著紅色禮服,騎著高頭大馬,帶著豐厚的聘禮,在媒人的引領下前往女方家。新娘則要鳳冠霞帔,蒙著紅蓋頭,在眾人的祝福聲中,羞澀而莊重地邁出家門。喪禮則要按照殮、殯、葬等程式進行,對逝者表達敬意與緬懷。在他的努力下,謝地的百姓們逐漸養成了知禮、守禮、行禮的好習慣,鄰里之間相處和睦,很少發生爭執與糾紛。申伯亦教誨百姓:“居家以禮相待,處世循禮而為,人和則家興,家興則邦寧。”
申伯的一言一行,皆成為了謝地民眾效仿的典範。他的品德風範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這片土地,也深深地烙印在申氏家族的歷史長河之中。他所奠定的重視禮儀的根基,猶如一座堅固的燈塔,為申氏家族在歷史的波濤中指引著方向。後世子孫們在他的影響下,代代傳頌著他的故事,將禮儀之道視為家族傳承的瑰寶,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都始終堅守著這份對禮儀的敬重與傳承,使申氏家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文化魅力,成為了禮儀之邦中一抹亮麗的家族色彩,為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