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工人和軍人專政(第2/3 頁)
早期,為了繁榮經濟,袁華想出了一個坑爹的招數,鐵錢每年會換一個模具,每年必須用完,不然第二年作廢。
於是,沒有人會存錢,只要有了錢就去買東西,就算有人存錢,也會在年底用完,不然那就是蠢貨。
這就像消費習慣,袁華希望所有人都把貨幣換成實物,無論是糧食,陶器還是牛羊,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意義,不然埋進地下,那就是浪費資源,是對生產力的極大浪費。
這麼做,帶來了一個袁華也想不到的奇怪效果,那就是在那些俘虜看來,不奴族的族人每個月都能購買大量物資,每家每戶都過的很好,這讓他們羨慕不已。
在這個寧靜祥和的小鎮裡,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都懸掛著一條條色澤金黃、香氣撲鼻的鹹魚。這些鹹魚經過精心醃製和晾曬,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美味可口的佳餚。不僅如此,許多家庭還養著可愛溫順的羊羔,它們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歡快地奔跑嬉戲。有些較為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共同出資購買強壯俊美的馬匹,用於日常出行或者運輸貨物。
在這裡,糧食充足且供應穩定,居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前往指定地點領取。因此,這片土地彷彿被上天眷顧一般,看不到絲毫貧窮與飢餓的影子。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個個精神抖擻、面色紅潤,他們邁著輕快的步伐,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孩子們在街頭巷尾追逐打鬧,老人們則坐在門口曬著太陽,悠閒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整個小鎮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宛如一幅美好的田園畫卷。
身體不好的人,殘疾的人,也被分配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產出雖然不多,但部族會適當補助,生活其實也很好。
這些人趕不上羅馬和帕提亞的貴族,可對比起來,普通人擁有的物資,已經遠遠超過了羅馬和帕提亞的平民,更不要說一無所有的奴隸。
同樣地,伴隨著海上貿易如火如荼地開展,高效率的生產力猶如一臺強大的引擎,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大量琳琅滿目的商品。這些商品不僅種類繁多、品質優良,而且數量驚人。它們透過商船的運輸,漂洋過海抵達各個港口和城市,然後在熱鬧非凡的市場裡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換回的物資更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其中一部分物資直接進入市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或奢侈品;另一部分則被不奴部直接用來購置原材料,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生產需求。如此迴圈往復,整個經濟體系就像一個精密運轉的巨大機器,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社會的繁榮與發展。
如今,透過交易這種方式,他們輕而易舉地獲取到了數量極其可觀的煤炭以及鐵礦石資源。如此龐大的量完全可以充分滿足他們當下的各種需求。然而,出於對未來長遠發展的考量,為了避免出現開採技術中斷傳承、後繼無人的局面,袁華毅然決然地下達命令,要求那兩支負責相關工作的分工隊伍持續不斷地開展采集作業。不僅如此,他還特別授予了這兩個團隊更大程度的工具定製許可權,目的就是要藉助先進且適宜的工具,使得他們僅需投入相對較少的人力資源,就能夠生產出與以往同等規模甚至更為豐盛的原材料產量。這樣一來,既能確保當前的供應穩定無虞,又能為將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提前做好充足準備。
兩個工頭還就答應了,他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工具定製權,其實比人力更重要,比如利用風車來提取井口下的煤礦,比人搬運要快的多。而且,袁華向他們介紹了鐵軌,只要有鐵軌和鐵軌小車,一次效能拉上的煤礦,十倍於人力。
這兩個部門多出來的人口,被釋放去其他的生產部門。
說起那些毫無技術含量的活兒,比如挖土這種獲取製作陶器與磚頭所需原材料的工作,由於其需求量龐大,並且極度消耗人力資源,所以他們往往採取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