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論戰(第2/3 頁)
,有人高聲喊道,“砌牆,砌牆,八米不夠!兩道也不夠!要十米,至少三道城牆!”
也有人喊道,“加強重步兵,全民軍事訓練還要加強!”
還有人提議,“在外海再找個領地,以防萬一!”,
最後,有工匠說,“我們有生產力,可以進行全民重灌武備,以一敵十。”
這時袁華提出了一個疑問,他問在座的工匠,到底是板甲好,還是札甲好?
為此,他不僅詳細地闡述了未來歐洲即將問世的全覆式板甲這一令人矚目的裝備,更是深入剖析了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卓越效能。這種全覆式板甲將全方位保護戰士的身體,無論是頭部、胸部還是四肢,都能得到堅不可摧的防護。而且,它採用了最先進的製造工藝,使得板甲既輕便又堅固,不會給穿戴者帶來過多負擔。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獨具匠心地介紹瞭如何巧妙運用水車動力來進行板甲的鍛造工作。透過利用水流的力量驅動水車轉動,進而帶動各種鍛造裝置運作,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了人力成本。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滿足大規模裝備軍隊的需求,還能保證板甲的質量始終如一。
此時,眾多工匠正聚集於下方一處寬敞之地,他們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各種護甲的優劣。每個人都各抒己見,言辭激烈,彷彿一場激烈的辯論賽正在上演。然而,經過長時間的爭論之後,令人驚訝的是,最終所有工匠竟然都一致傾向於選擇札甲作為最佳的防禦裝備。
站在一旁的袁華對此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因為在他長久以來的認知當中,那些來自歐洲的鐵罐頭式盔甲,其防護能力理應更加強大才對。畢竟從外觀上來看,那種厚重而堅固的鐵甲似乎能夠提供更為全面且無懈可擊的保護。
“為何大家會如此堅定地認為札甲更好呢?”袁華忍不住向崔力問道。
崔力站起來,說出了工匠們的看法,“你說的板甲,我們能造,防護力也應該可以,可這沒有意義!”
袁華不理解,問道,“為何?”
崔力說道,“單從純粹的防護能力來看,經過深入研究和分析後,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札甲絲毫不遜色於板甲。不僅如此,札甲的製作工藝相對簡單得多。只需大規模地鍛造出符合標準規格的鐵皮,那麼家家戶戶都能夠憑藉自身的力量來製作這種鎧甲。其產量更是驚人,相較於板甲來說,絕對能達到十倍甚至二十倍之多。
再看看那全身覆蓋式的板甲吧,它必須嚴格按照每個人的身高尺寸進行量身定製。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套板甲僅僅適用於特定的某個人。所以說啊,這玩意兒與其說是一種實用的戰爭工具,倒不如稱之為精美的工藝品更為貼切呢!
然而,真正的戰場上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當一名戰士不幸倒下時,緊接著另一名戰士便能迅速接過他身上的鎧甲,毫無阻礙地投入到激烈的戰鬥當中去;而絕非像現在這樣,要麼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望著,要麼即使勉強穿上也幾乎無法動彈分毫。只有具備高度通用性且易於製造、快速補充的裝備,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軍隊的戰鬥力,並在瞬息萬變的戰局中立於不敗之地。”
袁華終於理解了,為什麼東方一直是札甲,因為戰爭規模和甲冑的通用性。
有工匠提出在城牆後在修幾座風車和大型水磚混水塔,以及大型煤爐和金屬水箱。
軍事主管們,完全不懂這些用來幹啥?
工匠說道,“平時我們可以用風車將水提上水塔,可以修四到五座水塔,可以用其中的一半來灌溉城牆後的田地,就算乾旱,那些田地依然有產出;戰時,風力不夠的時候,可以用水塔裡的水做動力來進行上弩,這樣士兵只需要上弩矢和射擊,可以長時間作戰!另外三個大型煤爐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