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遼與金帝號紛,迨滅遼宋猶存。(第2/2 頁)
危急情況後,遼國君主耶律洪基迅速做出反應,決定親自統率大軍回援上京。然而,由於之前的戰事損耗巨大且戰局不利,遼軍在回援途中行進緩慢,等到達上京附近時,金軍已經勢如破竹,以不可阻擋之勢直搗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對遼國的心臟地帶構成了嚴重威脅。
【 帝號紛亂,遼國覆滅】隨著上京的陷落,遼國皇室倉皇北逃,耶律洪基在逃亡途中病逝,繼位的遼末帝耶律延禧年幼無知,無法穩定軍心和民心,使得遼國在內憂外患之下迅速崩潰。完顏阿骨打充分利用這一時機,以女真族的力量對遼國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僅在戰場上屢戰屢勝,更在政治上瓦解了遼國的統治基礎。遼國在內部紛爭不斷、外患頻仍的情況下,終於支撐不住,開始走向滅亡。
最終於遼陽府俘虜遼末帝耶律延禧,遼國至此滅亡,帝號紛亂終成過往雲煙。耶律延禧的被俘標誌著遼國皇室的徹底失敗,也預示著遼國作為一個獨立政權的終結。這一事件發生在公元1125年,距離遼國的建立已經過去了近四百年。在這四百年間,遼國經歷了無數次的帝號紛爭和內亂外患,最終還是未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 宋室獨存,暗流湧動】
在遼國滅亡之後,中原地區陷入了動盪不安的局勢之中。儘管宋朝的統治依舊維持著表面的穩定,但實際上國家政權已經如同一片殘破的船隻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漂泊,搖搖欲墜,時刻面臨著崩潰邊緣的危機。宋徽宗趙佶,這位痴迷於藝術世界的君主,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詩詞書畫的創作之中,對國家政務疏離淡漠,任由其兄弟趙桓等人在前線應對金人的步步緊逼。
朝廷內部,權臣蔡京、童貫等人把持朝政,他們或是因諂媚得寵,或是因貪腐誤國,無一不在削弱國家實力,民生的困苦日益加劇。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卻無可奈何。金人在滅遼之後,其鐵騎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向了富饒且文化繁榮的中原地區,對宋朝構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脅。
曾經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猶如一段遙遠的記憶,那曾經以金錢換取和平的手段如今已無法抵擋金人南下的決心。對於宋朝而言,新的危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戰火,而是切實存在於每一次政治決策失誤、每一次軍事失利、每一次民生困頓之中。一個微妙的平衡正在瓦解,一場改變歷史走向的大幕正在悄然拉開。
【結語】天地間的大勢,猶如浩渺江河,奔流不息,順應其規律者則能昌盛繁榮,違背者則難免衰敗滅亡。在歷史的舞臺上,遼金兩朝的爭鋒相對,最終以金的崛起和遼的衰落而結束,這一歷史走向標誌著北方草原遊牧民族政權更替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然而,這一系列複雜多變的歷史程序,對於南宋趙氏家族的命運來說,其未來的走向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充滿未知。
面對這樣的歷史關口,宋室王朝究竟會繼續沉淪於內憂外患之中,還是能夠奮起直追,洗心革面,重振河山,都成為了一個個待解的謎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是遼、金還是宋,所有的榮辱興衰都將在時間的洪流中流轉更迭,一切尚未可知。
因此,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遺憾和感嘆,更是警示和激勵。期待後來者能夠以史為鑑,汲取過往的智慧與教訓,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用新的視角和行動去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