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超標的母愛總能彌補一些吧(第1/2 頁)
每到大集的時候,孩子們回來都會去地裡幫幫忙什麼的,多給牛割回來點兒草,水缸裡和水桶裡都裝滿水。
久而久之,似乎是為了避嫌,王志遠慢慢的也按照這個規律來了,每次孩子們回來的那天,他就過來鋤鋤草什麼的。
現在家裡地多,需要的肥料也多,莊稼生長期間還需要追肥,所以堆肥的事情也一直在做。
在一天王志遠走後,劉伯遠提議:“母親,咱家一共十二口人,需要三十六畝地,超過的部分是不需要繳稅的,目前我們已經有二十幾畝了,何不多開一些地,不繳稅的部分一年收入也能有個幾兩,可以大大緩解我們賺錢的壓力。”
當個地主婆?倒也挺好的,主要是人力很便宜,現在只有一個人幫忙種地,如果再再找幾個可以直接用糧食換工的,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有了一個雛形,後面大家就能繼續發揮了,劉伯青介面:“對,多僱幾個人,等到以後每超出十畝,就用平均畝產量,收割後拿出一畝地的糧食分給他們,這樣大家會更用心。”
這個腦子轉的夠靈活,天生的領導者思維,能用最簡單的代價換取大家死心塌地的勞動。
有了這個開頭,李婉寧也仔細思索起來,其他人不多開荒,是因為沒有牛,全靠人力的話,一畝地都要好幾個月,而且最主要的是本來就沒得吃,如果再不出去打打工,天天在家裡開荒的話,一年都扛不過去就得餓死了。
他們家最幸運的就是遇上了一個好村長,第一年白給的九畝地解決了一家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和最艱難的開荒問題。
其次就是家裡沒有閒人,大大小小的人都能用得上,而且不管是做手工還是抄書,都有很強的技術性,這樣看來,不管在哪個時代,靠技術吃飯總是有一定的保障。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李婉寧心地善良,領導有方,才能讓一家人團結一心,開創出現在還算不錯的局面,李婉寧一邊想一邊美滋滋的給自己貼著標籤。
“倒是個思路,要不下次王大哥來和他商量一下,先讓他有空了就來,地裡沒有別的活就開荒,反正他一個人的糧食現在是能供得起的,反正牛也只有一頭,先慢慢開著。”
李婉寧倒也想多僱幾個,但是現在條件有點不允許,如果靠人力開荒,速度太慢了不說,連吃飯帶工錢,他們現在有點支付不起,因為每次種田地都會增加,需要前一次收割的糧食留更多地的種,也不是那麼的富裕。
反正還是那句話,慢慢來唄,在這要待十年呢,現在還不到兩年。
更何況現在才三月中,按孩子們以往的開荒速度,一個月能開四畝,到這一季莊稼收割的時候,即使加上有些天可能不開工,也至少能開個十二畝,那也有四畝可以不用繳稅了。
一個人加一頭牛,一年最多能種二十畝地,但他們家不一樣,每年最耗人的時候,也就是春耕秋收的時候,他們家的孩子和大人加起來數量上有很大的優勢,再加上平時每十天孩子們都能回來幫幫忙,所以翻倍種四十畝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可能會更多。
如果後面地再多,那就需要增加人手。
如果家裡的經濟有了起色,而她也不再需要天天為了生計和學費而煩惱的時候,就可以正兒八經的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再見王志遠,是下一個大集的午飯之後,因為上午李婉寧依然去擺了個攤。
“王大哥,我們家就想多開幾畝地,不知您是否願意和我們長期合作?”李婉寧想早點說好,儘快開始。
王志遠平時不來這裡,家裡的地,我弄完的時候,要麼上山砍柴,要麼出去打零工,都不是很穩定,所以聽到長期合作,如果每天都是這樣的工錢,那他自然是願意的。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