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18節(第3/3 頁)
公田,財政也是捉襟見肘。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國家方有如今氣象。
公田之外,國君和氏族還有大量的私田。
私田主要圍繞公田開墾,屬於國君和氏族私有,不需要給中都交貢。
然而中都的貢可免,國內的稅卻不行。
依慣例,氏族和國人的私田獨立成冊,每三年核實一次數量,無論是否新開墾,都要按照畝數交稅。如有隱匿,則會加收雙倍的稅進行懲罰。
各諸侯國的稅律大同小異,中心主旨相同,無論土地出產多少,交納的糧食數量固定,替換的牛羊數量也是定額。
這種規定十分嚴苛,土地減產也不會鬆動。可若能提高糧食產量,則是另一種局面。例如之前一畝出產兩百斤,交二十斤糧;提高生產力後,變成一畝出產四百斤,同樣交二十斤糧,收入增加一倍還多。
郅玄決定就封時,仔細瞭解過封地情況,也掌握了封地內的糧食產量。
郅地屬民超過三百戶,加上壯年奴隸,公田之外,開墾出大量私田。只是田地雖多,畝產量卻不高,大都在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斤左右,極少能超過一百八十斤,兩百斤更是想都不要想。
以目前的生產條件,橫向對比,這個畝產量稱不上少。但和後世動輒五六百、七八百乃至上千斤的糧食產量相比,簡直能用貧瘠來形容。
第一次看到相關記錄,郅玄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麼少的出產完全不能忍!
若是不想想辦法,別說吸引氏族投奔,領地中的國人都會吃不飽!
民以食為本,無論如何必須提高糧食產量。吃不飽肚子還有什麼條件談其他,不是開玩笑嗎?
雨一直下到深夜。
天色漆黑,火把燃起又熄滅,大軍無法摸黑前進,只能就地紮營。
營地的位置不太好,附近都是茂密的林地,前方還有林立的土丘,野獸能輕鬆藏匿。
隊伍中的牲畜像是誘餌,吸引著飢餓的捕食者接踵而至,即使被刀光威脅,也遲遲不肯離去。
黑暗中響起狼嚎聲,還有駭人的虎嘯。
郅玄白天養足了精神,夜裡有些睡不著,索性靠坐在車裡,一邊聽著野獸咆哮,一遍思索該如何經營封地。
第一步必然是提高糧食產量,這就涉及到農具改造,優選糧種,灌溉引水等方面,條件成熟地話,還可以繼續大力開荒。
如今的時代,野獸比人多。
就算郅玄的領地不算太大,也有大片的荒地可以開墾,唯一的侷限就是人力和工具。
按照郅玄了解的情況,氏族們大多用奴隸耕田,別說牛耕,馬耕都很少見。犁沒有出現,耕田用的還是耒耜。
這樣的耕種條件,效率如何可想而知。
沒有奴隸的國人會僱傭庶人耕種。一旦獲得奴隸,他們中的部分會停止僱傭,轉而使用這種免費的勞動力。
庶人不能擁有公田,私田不在此列。對庶人開墾荒地,各諸侯國還十分鼓勵。
然而,在生產力如此之低的情況下,新田稀薄的出產未必能餵飽全家。相比之下,他們還是更樂於受僱傭去種植熟田。
種種情況總結下來,發展糧食生產絕對是當務之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