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節(第2/3 頁)
延緩火銃炸膛的方法。
親自查驗之後,孟清和認為此法可用,就是太過耗費人力。
有工坊裡的熟手提出,可嘗試改進炒鐵熔鐵之法。
孟清和詢問了雜造局大使和副使的意見,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分批製造鳥銃,以人力打磨槍膛,工坊裡的工匠不夠,可以從他處抽調,或是以工坊裡的雜役充當。
另一方面,將大寧雜造局遇到的問題告知沈瑄和朱高煦。改進冶鐵工藝,不是拍腦袋就能做到的,他能動用的資源著實有限,只憑大寧雜造局的工匠肯定不行。只能拉上沈瑄和朱高煦幫忙,如此一來,錢財和人才都起不必發愁了。
孟清和的第一目標是遵化。
朝廷流放犯人到遵化,基本都是炒鐵,遵化工匠的理論和動手能力定然高於他處。
遵化在順天府轄下,想從遵化抽調工匠,除了沈瑄,沒人能幫忙。
如果朱高燧還在開原,遼東的鐵礦和工匠也是不錯的選擇。可惜朱高燧去南京朝拜老爹,至今未歸,遼東鎮守孟善說是他的朋友,涉及到利益方面,未必好說話。
以己度人,孟清和認為,沒有一定把握還是別向孟善開口的好,畢竟能交到一個朋友不容易。
信送出不久,接連得到了迴音。
朱高煦很痛快,借人借錢都沒問題,誰讓大家是好朋友?另外,他提醒孟清和,北京兵仗局總領太監白彥回就在大寧,預期捨近求遠,不如到兵仗局走走門路。
孟清和嘆了口氣,朱高煦是好心,出的主意卻不可取。
北京兵仗局的職責就是製造和改進火器,白彥回也不難說話,這些他都清楚。鳥銃改進完成必定要獻給天子,他也明白。
之所以沒在第一時間上門求助,只因拿不準,情況報上去,手裡的工匠會不會被一鍋端。被永樂帝和他兒子剝削這麼多回,再不長記性,脖子上頂著的不是腦袋,是窩瓜。
放下朱高煦的回信,拆開北京送來的信件,展開散發著墨香的信紙,孟清和皺起了眉頭。
字型剛勁,下筆如鋒,堪稱大家。
許諾從遵化抽調工匠,不日前往當年,也合乎心意。
問題是,信上所書,壓根不是沈瑄的筆跡。
翻到第二頁,看明落款,眉間打成了死結。
魏國公徐輝祖,朱棣的大舅子,敢敲永樂帝悶棍的猛人?
明明信是寫給沈瑄的,怎麼會到魏國公手裡?
叫來送信的高福,孟清和開口便問:“這是怎麼回事?”
“回伯爺,信是國公爺拿給魏國公看的,國公爺告知卑下,若伯爺問起,便說是他的意思,照信上所言行事即可。”
“國公爺真這麼說?”
“卑下不敢欺瞞伯爺。”
沈瑄拿給魏國公看的?
捏了捏鼻根,一時間,實在猜不透他的用意。正如當初他送給自己一個空匣子,自己也猜測了多種可能,事後證明,同國公爺的真實意圖完全背道而馳。
不過,沈瑄不會害他。
這一點,孟清和始終堅信。
揮手令親衛退下,孟清和又拿起信紙仔細看了一遍,心頭一動,再翻開朱高煦的來信,兩相比較,腦海裡隱約閃過一個模糊的念頭,頓時一凜。
告知兵仗局,按魏國公所言行事……上報天子?
孟清和猛然起身,握著雙手在室內踱步。
莫非是在提醒他,朝中又有人要找他麻煩,盯準的就是火器?
希望是自己多心,但多心總比事到臨頭手忙腳亂的好。
又仔細看過兩封來信,更深的意思,他暫且猜不出,但提醒他將大寧製造火銃,改進位制鐵之法上報天子,絕對沒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