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節(第2/3 頁)
榮耀。然臣亦知,事有兩面。一人榮耀一門,一門榮耀一宗,於家族子弟而言,是幸事,卻也潛藏危機。”
“哦?”朱棣目光一凝,“此言何為?莫非官爵蔭佑子孫倒是錯了?”
“陛下,臣以為,人有惰性。一代榮,不意味世代榮。臣不敢比勳貴世家,卻也願家族中人能世代耕讀,儲存根本,以學上進。陛下所賜鐵券,於臣而言是莫大榮耀。然臣無法保證,族中子弟皆勤學向善,旦有不肖子弟以身試法,得鐵券庇佑,將何以對苦主?”
朱棣眉頭擰了起來。
“若後代子孫不求上進,耽於享樂,只以誇耀祖宗功業為榮,不以不學無術為恥,文不能成章,武不能上陣,不知田桑,不曉飢寒,長此以往,家族何以承續?”
朱棣的神色愈發嚴肅,朱高燧也肅然端坐,目光炯炯。
“臣此生不會有子,亦不會收嗣子。然臣有兄長,幾年後或可有侄子、侄孫。臣不願家中子孫不求上進,成蠹祿之輩。臣請陛下收回鐵券,再請陛下明令,臣之爵位不傳侄,不傳侄孫,不傳族人。孟氏子弟若要晉身,需憑真才實學,闖出一個前程!”
一口氣將話說完,孟清和跪地頓首,只待永樂帝發落。
室內很靜,落針可聞。
良久,朱棣猛然一拍圈椅扶手,“好,朕準了!”
堆積在頭頂的壓力驟然消散,緊繃的神經也瞬間放鬆。
孟清和用力閉眼,再睜開,清楚知道,這一關,他終究闖過去了。
門外,沈瑄一身緋紅公服,雙唇緊抿,目光愈發深邃。
楊鐸側立一旁,眸光微閃,開口道:“國公爺令人羨慕。”
沈瑄勾了一下唇角,“多謝。”
楊指揮的話,有些沒頭沒尾。定國公的回答,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場的錦衣衛和國公親衛,卻都不由自主退後半步,莫名覺得,定國公和楊指揮的身邊,煞氣有行,很不安全。
永樂帝回宮後,當即下旨,收回興寧伯功臣鐵券,並表彰興寧伯忠義。
聞聽天子收回興寧伯鐵券,卻無處罰,反而多有獎賞,京中頓起一片譁然。
與此同時,運送玉米土豆的海船已達天津。
港口處,一輛輛牛車和馬車排開長隊,等著領取種子。
船上除運糧官軍之外,還有三名宦官,下船後,由邊軍護送前往興州衛。
很快,在興州衛屯田的孟清江接到敕令,授其為從五品副千戶,調往保定府皇莊,領一處皇莊護衛。在北京的孟清義獲賞良田五百畝,寶鈔六百貫,布帛百匹。
孟氏宗族也迎來聖旨,在天使走後,一塊“勤懇為本”的匾額,供奉在祠堂之中。
讀過孟清和的親筆信,孟氏族長和族老合議修改族規,凡有子弟不肖,不學無數,或仗勢欺人,輕者關祠堂,以《大誥》教導,重者劃去族譜,驅逐出族。
三月中旬,漢王朱高煦回到宣府。沒等到他下令召集邊民和歸附的牧民開墾荒地,邊境煙墩突然燃起烽火。
久不見蹤跡的阿魯臺,終於露面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送上門的便宜一
三千餘韃靼騎兵,穿過瓦剌邊界,逼近大明邊境。
甘肅,寧夏,宣府,開平衛,全寧衛,接連燃起狼煙。
邊塞各鎮守將立即訓飭兵馬,整治城池,煙墩,屯寨,地堡。衝要之地,更在城下設定拒馬,挖掘陷馬坑。大將軍炮和巨弩推上城頭上,炮口張開,弓弦張緊。
北疆之地,烽煙驟起。
遊騎回報,經探明,韃靼騎兵主力,是自明軍手中逃脫的阿蘇特部。率領這支騎兵的,正是之前不見蹤跡的前韃靼太師阿魯臺。
確定情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