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最引以為傲的黑科技(第1/2 頁)
1942年8月8日。
這天上午,薩沃海陽光明媚,能見度極高,是一個非常適宜海戰的好天氣。
09:20,薩沃島以北8公里洋麵。
當北卡號戰列艦來到該指定區域時,文森斯號重巡已先一步抵達。
09:30,昆西號重巡趕到。
昆西號本是一艘新奧爾良級巡洋艦,標準排水量噸,但因為它配備的是8英寸主炮(1英寸=25.4mm),故而已升級為一艘重巡洋艦。
隨後,隸屬澳盟軍皇家海軍的堪培拉艦駛入戰場。
這艘重巡洋艦排水量也是噸,主炮為6門8英寸火炮,副炮為8門4英寸火炮。
最後趕來的是芝加哥號重巡艦,它為北安普頓級的第4號艦,原是克拉奇利將軍的旗艦,主炮為9門8英寸火炮,副炮為4座雙聯127mm火炮。
09:45,5艘軍艦全部集結完畢,它們按照預先的部署在薩沃島以北方向排開,東西綿延將近8公里,如五根手指的指尖散佈在海面上,築成了瓜島海域的第一道防禦陣線。
中指的位置正是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
作為這支艦隊中唯一的戰列艦,它的艦載火力最強,理應靠前佈置。
在北卡號的食指和拇指位置,分別是芝加哥號重巡和堪培拉重巡;無名指和小指位置,是文森斯號重巡和昆西號重巡。
5艦中,也只有北卡號配備了火控雷達。
不過,在李銳看來,這些有著致命缺陷的火控雷達聊勝於無,他根本不相信它有腦中的天之眼用起來那麼得心應手。
北卡號配載的是一款mK3型中波火控雷達,與38型指揮儀搭配使用,對驅逐艦大小的目標最遠有效距離為碼(15公里不到,1碼=0.9144米),對戰列艦則是碼(26公里不到),測距精度正負40碼(36.5米)。
李銳對這個測距精度數值很不以為然,對於一艘軍艦來說,他不認為這是一個小誤差。
尤其是它的有效探測距離才15公里不到,這和它的主炮根本不匹配,北卡號的主炮是45倍徑406mm的mK6火炮,最大射程42公里,這意味著敵方目標只要在15—42公里範圍之內,你的火控雷達只能是擺設,若想要攻擊,還得用桅校或機校。
此刻,北卡號船艏朝北,艦橋前部的2座三聯裝主炮已呈虎視之態,怒指北方。
而艦橋後方的1座主炮,也已做好戰備,一旦前面的兩座主炮出了問題,全艦將進行調頭機動,用僅剩的這座主炮頂上去。
任何一門主炮,它的內身管都有使用壽命,對mK6火炮來說,300發炮彈已是它的極限。
北卡的主炮配備了重型穿甲彈,用它來揍重灌甲一類的軍艦,最合適不過。
這款穿甲彈,是mK8型,裡面內裝了18公斤炸藥,單是彈丸就高達1225公斤。
1.2噸的彈丸,如此恐怖的重量,只要不超過5000噸排水量的艦船,差不多隻要一發落在甲板上,便可以幹報廢。
此時此刻,廣闊的海空中,不時出現一架又一架飛機的身影。
這些都是清一色的水偵機,其中以本子軍的居多,因為它們的身後有一支航母艦隊,在制空權方面佔盡了優勢,故而它們愈發肆無忌憚,甚至明目張膽飛到米軍艦隊前方四五公里處進行抵近偵察。
大戰在即,窺探彼此艦船的精確位置至關重要。
李銳已進入他的戰鬥崗位,在他腦中的雷達螢幕上,衝在最前面的古鷹號重巡已逼近至38公里距離。
它還在向前疾馳,不過速度有所下降。
很快,古鷹號的左右舷,同時冒出多艘戰艦,這些敵艦開始由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