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族問題(第2/2 頁)
方式:在伊拉克和伊朗主要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在土耳其和敘利亞主要用拉丁字母,在高加索地區使用經過改造的西裡爾字母。
相傳是古代米底亞人的後代,兩千多年來一直都在庫爾德斯坦的山區活動,一直都過著遊牧式生活。
公元前6世紀中期,米底被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征服,米底人與波斯人的融合形成了庫爾德人。
庫爾德人生活的地區於公元前4世紀末期至公元7世紀先後被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國、羅馬帝國、薩珊波斯、東羅馬帝國征服並統治,庫爾德人皆未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而是不斷地被四方強族征服統治。
公元7世紀晚期,新興的阿拉伯人橫掃西亞,庫爾德人所在地區再次被征服,這次征服伴隨著武力掃蕩而來的是高壓的伊斯蘭化,於是庫爾德人在阿拉伯征服後開始信奉伊斯蘭教。
隨著蒙古軍西征,庫爾德地區又被蒙古帝國征服,而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庫爾德人再度完全由外族統治。
1639年,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非王朝簽署了席林堡條約,確定了兩國對庫爾德斯坦的瓜分。庫爾德斯坦大部分歸屬奧斯曼帝國,少部分歸屬薩菲王朝。
奧斯曼土耳其開始對庫爾德人採取一定的包容態度,承認其16個公國和50個領地相對獨立的地位,但之後態度轉變,直至1847年最後一個庫爾德公國被消滅,從此庫爾德人完全處於附庸和從屬地位。
庫爾德人一直在遭受著統治者的迫害,庫爾德人與周圍的其他穆斯林之間也有長期的衝突,種族鬥爭和壓迫等。
在1928-1931年,庫爾德人對土耳其發動被稱為阿拉特的起義,但是遭到了土耳其的殘酷鎮壓。
曾經在1946年在蘇聯的支援下在波斯境內建立過一個共和國,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庫爾德人在中東又成了美國人的棋子。
但是被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四國夾擊,依舊沒有完成獨立。
而現在就是要想辦法同化庫爾德人,這就不得不提凱末爾主義了,在歷史上1931年7月23日凱末爾在東部各省護權協會代表大會上,最初闡述了凱末爾主義的原則;
首先是民粹主義,民粹主義被定義為一種社會變革,由部分精英代表人民的普遍共識來引導變革。凱末爾主義使土耳其採用了西方式的法律,特別是瑞士民法典,改變了婦女的地位。
凱末爾主義所說的世俗主義,目的是要建立一個不受宗教力量影響的政治環境,整固公眾教育、政府補貼及法律事務。
凱末爾民族主義源自社會契約論,特別是讓·雅克·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凱末爾主義對社會契約的認知是受到奧斯曼帝國崩潰的影響,那是奧斯曼帝國模式及奧斯曼主義的失敗。
經歷了奧斯曼帝國的崩解後,凱末爾民族主義視社會契約為“最高理想”。 凱末爾民族主義的社會內容不接納任何先於民族的事物,譴責基於種族、宗教、極權及法西斯主義的民族統一,就領土擴張方面,凱末爾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致力推動國內及世界和平。
凱末爾民族主義認為,土耳其人享有共同語言、共同的歷史價值、對將來共同的意識。凱末爾民族主義並不仇外。
出生在國內及有血統關係都可被認為土耳其人的一份子。國籍受土耳其國籍法保護,只有不忠行為才會被褫奪國籍。任何國內的國民都被認為是土耳其人,不論種族、宗教、性別、學派等。
到1999年,庫爾德人一直受土耳其化影響。土耳其的所有學生必須朗誦“我是土耳其人,我十分自豪與開心”。
對外土耳其則態度極其強硬的宣告:“任何反對這種意識的都會成為土耳其共和國的敵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