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通鑑之志(第3/3 頁)
錄著:\"夫為政之要,在於知常達變。太宗虛心納諫,既革弊政,又不失祖宗之法,此乃千古之典範......\"
正寫著,又一位幕僚進來:\"大人,聽說王安石準備改革科舉考題,要以新學取士了!\"
\"果然,\"司馬光嘆息,\"他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傳統啊。\"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我們祖先留下的典籍,都是千年智慧的結晶。今人當以謙虛之心研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哪能全盤否定?\"
\"所以這部《通鑑》更要寫好,\"範祖禹說,\"讓後人能看到我們文明的根脈。\"
司馬光點頭:\"正是。這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份文明的傳承。來,我們繼續編纂......\"
窗外春光依舊,書房內的學者們伏案疾書。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
而這部《通鑑》,將會成為照亮後世的一盞明燈。
\"大人,\"劉攽又拿來一摞史料,\"這裡有一段關於北宋初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記載。\"
司馬光接過史料,仔細閱讀:\"這段很重要。趙匡胤知道,治國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他用溫和的方式化解了武將們的兵權,既穩定了朝局,又給了武將們體面。\"
\"是啊,\"範祖禹說,\"不像現在,動不動就大開殺戒,搞得人心惶惶。\"
司馬光提筆記錄:\"為政貴在以德服人。太祖皇帝以溫和手段化解軍權,既安天下,又全將帥顏面,此乃大智慧也。\"
正寫著,他突然想起什麼:\"你們知道嗎?當年范仲淹變法,也是採取漸進的方式。可惜......\"
\"可惜什麼?\"幕僚們好奇地問。
\"可惜他還是失敗了,\"司馬光嘆息,\"但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改革要順應民心,要考慮各方利益,不能一味求快。這些都要在《通鑑》中詳細記載。\"
他繼續寫道:\"夫治國如烹小鮮,火候太過則焦,不及則生。求變求新,當以循序漸進為要,此千古不易之道也。\"
範祖禹看著這段文字,若有所思:\"大人的意思是說,改革不是不可以,但要把握分寸?\"
\"正是,\"司馬光點頭,\"我們祖先留下的典章制度,都是經過千百年實踐檢驗的。要改革,也要在這個基礎上改良,而不是全盤否定。\"
他站起身,看著滿屋的史籍:\"這些都是我們的根啊。王安石不讀史書,所以不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更要把這些智慧記錄下來,\"劉攽說,\"讓後人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
司馬光重新坐下,繼續編纂:\"來,我們把這段關於趙匡胤的記載寫詳細些。要讓後人明白,治國之道,貴在以德服人。\"
窗外,春風拂過梅樹,花瓣紛紛揚揚。這些在書房中埋首典籍的學者們,正在用他們的方式,守護著中華文明的根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