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發展,還是發展(第2/3 頁)
比計劃中的要快些,水力機床運轉了六天後就開始進行升級,花了三天準備好了各個元件,第二代機床正式執行,光從聲音上就聽得出來,這代機床能實用了。
陸少峰將三個小子的工作都作了具體分工,一個專門鑽槍管,一個專心做軸承,一個做短槍部件。軸承也是急需的,要用來改裝馬車的轉動部分。
馬車的大部分部件,被分散發包出去,由幾戶木工坊承製,關鍵的轉向機構等,由陸少峰親自動手。
想盡快把玻璃製造出來,不僅僅是為了豐富產品線,更有意義的是用玻璃器件做化學試驗。在安排了三個小子的工作後,陸少峰的重心就放到玻璃的研製上,僅每天抽時間檢查一下三個小子的工作進度。
從原理上講,製作玻璃很簡單,原料也容易找,石英砂就用河砂,純鹼也能買得到,石灰石可以自制,備齊了這些基礎原料就可以動手,缺的是配比,這隻能是一步一步的試。
三個人都很關注玻璃的燒製,做好準備工作後,三個人又開始一起攻關。
等待著爐溫升高的空閒,趙志偉拿出一個清單,上面列出不少玻璃製品,從玻璃擺件、玻璃用具到玻璃鏡等,品種有十多種。趙志偉指望著這些賺大錢呢。
陸少峰則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列出要做的實驗用試管、酒精燈、量杯等,品種也不少。
李子強的需求比較簡單,希望能造出合用的望遠鏡,現在帶過來的三支鏡頭都用了,望遠鏡數量太少,也不是定製的,不太好用。
暢想的過程很美好,過程還是一樣的曲折。
第一爐玻璃水出來後,透明度不好,還有花花綠綠的雜色,基本上看不出有後世玻璃的點點影子。
好在搞發明幾個月了,知道這是正常的,如果第一爐就能出成品,玻璃早就面世了。
照樣是從溫度和材料上找原因,這次較鍊鋼時有經驗了,材料的配比上陸少峰開始就用上了簡單的方法論,在純鹼和石灰石的用量上做精心地做了計劃,從前後兩爐的品質變化上找規律,這樣會加快試錯的過程。
到第四爐的時候,玻璃已有些實際可用了。除了顏色還有些偏藍外,跟後世的普通玻璃相比,已沒有什麼區別。
偏藍的玻璃也是可以用的,如用來做玻璃窗或玻璃容器已沒任何的問題。
到這個程度,除了進一步消除雜色外,三人決定根據現狀,做些產品出來試試市場。
其中平板玻璃也不追求太平整,不與後世的浮法玻璃比,就是趁玻璃熔液剛剛開始固化時,用工具壓制成大致的厚度和長寬,這不影響使用。
只是玻璃熔液的流動性不好,用模具成批次製造不出好的產品,那就跟後世一樣,拿一根長長的管子吹制吧,這個工作得找人幹,三兄弟既沒經驗也不想為此浪費時間。
邊做產品邊找完全消除雜色的辦法,玻璃的製造算是有一個結果。陸少峰讓趙志偉安排好生產的人手,在每一次開爐前將改進後的配方交給工人,便去忙其它事,等這一爐玻璃出來後再檢視效果。
又是一個月快過去了,這一個月的成果還是很豐富的,造出了玻璃器,水力機床也正在做再一次的升級。這一次陸少峰準備從機床的結構、功能和精度上做大幅的升級,這樣就初步定型,再根據需要做最終的定型,以後在機床上就暫時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四輪馬車已組裝好第一臺,趙志偉主動承擔試車任務,在基地上撒歡地測試,從轉向到制動,再到配件的更換。做了些小改進後,四輪馬車也算是定型,因為要開始新的行動了。
已確定這一次的目的地還是衡州,還是由趙志偉和李子強出動,要穩固關係,要再探一次地形地貌。
“這次要不要讓唐家出差丁了?不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