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船廠(第2/3 頁)
基地。
4.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以保護海外領地及其與本國基地之間的交通線。
這是後世《海權論》的四大金科玉律,趙竑暗自慶幸,看的書籍太雜,有時也有益處。
四大法則,這就需要大宋大力發展工業生產,用自己的產品佔領全球市場。
這同時意味著,大宋不僅需要戰船,還需要大量的商船。
不過,大宋國土被佔了大半,邊防岌岌可危,哪裡來的殖民地?去佔有那些無主之地,似乎很有必要。
澳洲、南洋、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而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大宋必須擁有。
“陛下的意思是,每年建造 260艘海船!”
趙善湘大吃一驚,不自覺睜大了眼睛。
“陛下,如此一來,沿海的船廠,還有江南兵器製造分司,可是要忙起來了!但這麼多海船,是不是太多了?”
吳潛心臟狂跳,也是睜大了眼睛。
這樣用不了五年,大宋的海船就達上千艘。海船是增多了,但要這麼多海船何用?
一艘 1500料戰船裝載 40門火炮,每年就是上千門火炮,還不包括彈藥。
如果再加上江船……
皇帝日日裡宣揚韃靼大軍無堅不摧,難道說建造這麼多的戰船,是為了將來南逃?
“他們忙起來了,大宋的擴張才有保證!至於是不是太多了,時間總會證明的。”
趙竑哈哈一笑,不無自豪。
“趙卿、魏卿,朕擬把出口關稅降低三四成,你們覺得如何?”
就像後世中國製造風靡世界一樣,南宋時的世界用的也都是南宋的海船。南宋造船業之發達,可見一斑。
南宋造船業發達,水密艙技術保證了船隻質量;由於指南針的廣泛應用,南宋商船的遠航能力大為加強,私人海上貿易在南宋鼓勵下得到極大發展。
為防止錢幣外流,南宋朝廷於嘉定十二年(1219年),下令以絲綢、瓷器交換外國的舶來品。這樣,中國絲綢和瓷器向外傳播的數量日益增多,範圍更加擴大。日本、高麗、勃泥、大食等 50多個國家皆是南宋的貿易國,最遠的地方甚至能達到非洲。
所以稱宋朝的貿易路線為海上絲綢之路,不無道理。
“出口關稅降低三四成!”
趙善湘和魏了翁都是吃了一驚。
“陛下,這樣一來,朝廷的賦稅,豈不是要大大減少?”
趙善湘狐疑著問了出來。
宋朝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了大宗。如果降低三四成的關稅,每年至少也是百萬貫之多。
“瓷器、絲綢、茶葉、織品幾大出口,說起來,一半以上都是朝廷生產。降低出口關稅,賣的多了,賦稅自然就上來了。更不要說,朝廷生產的肥皂、香皂、刀劍等物要開啟海外市場,降低關稅,將會極大刺激出口。”
宋朝時,歐洲的絲綢生產和製造業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對於中國的絲綢需求逐年下降,但因歐洲絲綢的質量和工藝還比不上宋朝,因此宋朝絲綢出口雖然下降,但還能佔據高階市場。
其次就是瓷器。海路航行,需要大量的貨物壓艙,瓷器再也合適不過。靠近港口的龍泉和景德鎮成為瓷器重鎮。龍泉青瓷銷往南洋,景德鎮青白瓷則多銷往伊斯蘭地區。由於瓷器的天然優勢,其超越絲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角。
至於茶葉,則是主要出口於日本、高麗,已經少量銷往海外。至於中國茶葉風靡歐洲,還是大航海時代以後,明末清初開始。
如果這個時代能把瓷器、茶葉大量銷往歐洲,那麼賺取的利潤可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