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考公上岸了還能考公嗎 > 第258章 爭論不休

第258章 爭論不休(第3/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大明洪武朱標是咱好大哥貶我成平民,戰敗後求我原諒?穿越,逍遙王爺不逍遙權傾大秦:從成為假太監入宮開始三國我為尊劉大耳的春天開會神遊:書寫不一樣的三國人物袋子通古今:我助傾國女帝搞基建回到明末虐大清錚鋒改革大唐逍遙世子爺功高震主要殺我,兵臨城下你哭啥?為質三年你不管,我毒計反戈你後悔啥三國從獲得第一畝田開始華興傳奇槍火餘燼大唐:我真的沒想當皇帝穿越紅樓庶子,我靠科舉逆襲大秦:這秦二世的位子我坐定了!

....”

——

本來不想再起爭執的儒生,聽到後直接是忍不了了。

當即又上去了一個。

“廷尉史所言,當真是荒謬至極!”

“儒家經典,聖人之言!到你嘴中竟然成為無用之學?”

“廷尉史難道忘了爾等法家,亦是從我儒家禮法之中延伸而出的?”

廷尉史趙石聽後,卻是面容隱含不屑的道:

“聖人之言又如何?”

“當今天下,試問儒學何以治國?”

“儒學無用,憑據有四。”

“過於理想,不切實際,此其一。”

“儒家倡導的仁愛、禮節、忠誠等道德觀念過於理想化,完全就不切合實際。”

“人性本惡,人們不會自發地遵守這些道德規範,因此需要法律來強制執行。”

“無視法治,只求德治,此其二。”

“儒家企圖依賴道德教化來治理國家,忽視了法治的重要性,此其二也。”

“只有明確的法律和嚴格的懲罰,方才能確保國家的秩序和效率,國家才能有序運轉。”

“只重私德,忽視國家,此其三。”

“儒家強調個人修養和私德,而忽視了國家整體的利益。個人應該服從於國家的法律和制度,做到以國家為先,個人為後,天下方能太平。”

“不合時宜,借古諷今,此其四。”

“一心堅守千年前的古老禮制和傳統,卻完全不看如今的天下是否適合。”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唯有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法律,方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爾等不睜眼看看天下,只知從儒家經典尋求治世之法。如此行事,焉能長久?”

儒生聽完之後,一時間都有些面紅耳赤。

這廷尉史,也太能歪曲事實了吧!怎麼能如此貶低儒家?

當即開口反駁:

“廷尉史當真是斷章取義!”

“我儒家綿延數百年,自從創立以來,可從未斷絕。”

“仁愛、禮節、忠誠等道德過於理想?難道廷尉史你對陛下不忠嗎?”

“難道廷尉史你難道只是因為律法,所以才忠於陛下的嗎?”

“這法家本身就是從我儒家禮法之中延伸而出,何談我儒家不重視禮法?”

“只不過儒家主張道德教化為主,禮法為末而已!”

“我等儒生,重視私德是沒錯,但是何曾忽略過國家?”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

“重視私德,同樣也是重視國家。”

“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怎麼到廷尉史口中,卻變成只顧自身而無視國家了?”

“而且我儒家哪裡沒有改變過?”

“不同的時期,儒家亦有不同的治世之法。”

“昔年孟夫子亦為完善儒學做出了諸多貢獻,儒家也因此得以成為顯學。”

“聖人所言的大同之治和小康之治,我等嚮往這樣的盛世難道也是錯誤的嗎?”

“難道因為理想太遙遠甚至不切實際,我們就不能追求理想了嗎?”

“人生在世只知律法而不知道德,與禽獸何異?”

“而且,廷尉史你又如何能肯定人性本惡?”

“我等心中所存在的仁愛良善,難道全部都是虛假的?”

一部分貴族聽後,也是不由得微微點頭。

雖然他們主要是來看樂子的......

但是細細想來,又覺得這位儒生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明末從武昌開始崛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