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冀北防區,整飭四郡!(第1/4 頁)
時值大漢天命七年七月,驕陽似火,熱浪滾滾,冀州大地彷彿被一層無形的烈焰所籠罩。
在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一場關乎國運的變革正悄然展開。
魏國的天子,端坐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心繫天下,他深知,要穩固這千秋基業,就必須解決糧食自給自足的問題,於是,屯田之事便被提上了日程。
而冀州,作為魏國的重要糧倉,其屯田之成敗,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危。
司馬懿以其鐵血手腕和深謀遠慮,成為了這場屯田運動的幕後推手。
在冀州的各郡縣,他親自督戰,面對種種阻礙,無論是地方豪強的抗拒,還是百姓的疑慮,他都以雷霆萬鈞之勢一一掃平。
他的身影,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矗立在每一個試圖阻擋變革的人面前。
然而,變革總是伴隨著陣痛。
冀州計程車族,那些世代居住於此,擁有龐大田產和勢力的家族,在這場屯田中損失慘重。
他們的田地被重新分配,權力被削弱,心中自然充滿了對司馬懿的怨恨。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總有士族子弟在暗處咬牙切齒,誓言要報復這位“冷酷無情”的權臣。
但司馬懿對此毫不在意,他深知,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的恩怨在歷史的洪流中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冀南的屯田初見成效,司馬懿的目光又轉向了冀北。
那裡,中山、河間、博陵、渤海四郡,亦是平原之地,人口眾多,卻是抵禦漢國入侵的重要防線。
要守住這片土地,單靠朝廷的力量遠遠不夠,必須藉助地方世家的力量。
於是,一封沉甸甸的奏摺,伴隨著司馬懿堅定的意志,被送往了京城。
奏摺中,司馬懿詳細闡述了在冀北構築塢堡屯田的必要性,以及將四郡之地與百姓分給各世家的計劃。
他寫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今漢軍虎視眈眈,我輩當齊心協力,共築防線。願陛下明察秋毫,批准此議。”
皇帝接到奏摺後,眉頭緊鎖,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此舉將大大增強世家的勢力,但面對漢國的威脅,這似乎又是無奈之舉。
畢竟將冀北拱手讓與漢國,與世家之患相比,前者是旦夕之危,後者卻可以在後面解決。
此時,中山甄氏的族長甄逸適時地出現在了皇宮之中。
他以甄氏在冀州的聲望和影響為籌碼,向皇帝保證,世家們定會全力以赴,為魏國守邊,同時也暗示了若不從,可能引發的後果。
在甄逸的遊說下,皇帝終於鬆動了心防,緩緩地點了點頭,批准了司馬懿的提議。
訊息傳回冀州,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盛夏時節,陽光如織,金輝灑滿大地,而鄴城的一座莊園內,卻是一片別有洞天的清涼世界。
莊園依山傍水,綠樹成蔭,彷彿是大自然特意為這炎炎夏日預留的一片避暑勝地。
流水潺潺,繞過精心雕琢的假山,匯入一方碧綠的池塘,池中荷花亭亭,偶爾有幾尾錦鯉穿梭其間,蕩起一圈圈細膩的漣漪。
岸邊,一張張竹蓆鋪展開來,上面擺放著各式精緻的茶具與酒器,四周點綴著幾盆盛開的蘭花,香氣襲人,與遠處的山水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卷。
此時,莊園正舉辦著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會。
賓客們或坐或立,衣衫輕揚,談笑風生,卻都不約而同地將話題聚焦在了最近朝廷頒佈的一項重大決策上——讓各世家在冀北構築塢堡屯田,並將中山、河間、博陵、渤海四郡之地以及百姓分給各世家,以抵禦漢國的威脅。
在人群的一隅,宋子縣耿氏的當家耿苞,身著一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