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劉備以病居幕後,太子臺前監國事!(第3/4 頁)
事,父王定個時間便是了,至於後代血脈,孩兒只能說,盡力。”
除了盡力之外,還能做什麼?
“罷~”
劉備也知道,這再說下去,怕是要少兒不宜了。
“那彭羕,太子要如何對付?”
彭羕?
劉禪輕笑一聲,說道:“既是謀逆,那自然便是要誅殺了。”
“牽連多少?”
謀逆之罪,若是要追究的,那可是要夷三族的。
若是牽連的人夠多,殺個幾千人,都不是問題。
“禍不及外家。”
謀逆之罪,自然不能輕易原諒,但是謀逆之罪,也不宜過度牽扯。
現在天下可沒太平,可不是清除異己的時候。
“此事牽連之人,莫要太多,另外,這段時間,太子先接觸國事,如無大事,不必通稟與我。”
無大事不必通稟?
劉禪思索片刻之後。
“父王,臣下確實有一件事情,需要向父親稟明,此事可稱之為事關重大。”
事關重大?
劉備愣了一下,說道:“太子不妨直言。”
“那便是我漢中國的選官制度,需要更改一二了。”
選官制度更改?
劉備眉頭微皺。
“太子是看到了魏國施行九品官人法,遂也要效仿魏國,施用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確實是有好處,譬如說從地方豪強手上,得到了選官任官的權力,畢竟當時察舉孝廉,是要有人推薦的。
而這個推薦的人,自然是豪強出身了。
九品官人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察舉制的弊端,但同時,他也向世家低頭了。
權力並沒有到皇帝手上,而是從豪強變到了世家手上。
相比於豪強,世家這股勢力,明顯就更加難纏。
現在劉備聽聞劉禪要改換選官制度,馬上便想到了這九品官人法。
“兒臣並非是要用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的壞處,作為後世人,劉禪比誰都清楚。
為了一時的穩定,而讓子孫後代為他的決策而背鍋,這不是劉禪的性子。
後人有後人要做的事情,他這個前人,便是不給後人留些遺產便也就算了,還給後人挖了坑?
這不是他劉禪能做出來的事情。
“那太子是要作甚?”
作甚?
那自然是要改良察舉制了!
夏、商、西周實行“世卿世祿制”。
到春秋戰國時,統治階層改革舊有制度,更為了富國強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幹出眾的人。
戰國時期出現“軍功爵制”,又興起“養士”之風,招攬有才幹、善言辭的人才,不論出身,為國君、諸侯服務。
到秦代則以“闢田”和軍功為選官依據。
但這些都不是完備的選官制度。
到了漢代,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名為“察舉制”。
察舉是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制度,也叫“選舉”。
漢高祖劉邦首下求賢詔,要求郡國推薦具有治國才能的賢士大夫,開“察舉制”先河。
惠帝、呂后詔舉“孝弟力田”,察舉開始有了科目。
武帝時“察舉制”達到完備,各種規定相繼推出。
其後,各種科目不斷充實,特別是有了統一的選才標準和考試辦法。
考試是漢代察舉制度的重要環節。
被舉者經考試後,由政府量才錄用,這樣既保證了選才標準能貫徹實行,選出真正的人才,還能保證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