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衛子夫(第1/3 頁)
武帝祓霸上還,因過平陽主。主見所侍美人,上弗說。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說衛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
——《史記·外戚世家》
建元新政改革的夭折,讓漢武帝意識到,此時黃老道家思想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治國的指導思想,歷經漢初數十年的發展,依託黃老道家思想而誕生和崛起的軍功列侯、宗室貴戚、諸侯王和地方豪強勢力,已經將之視為了維繫自身利益而共同擁護的理念,再加上歷經文帝、景帝兩朝的竇太后的支援,僅憑自己一個剛剛即位的皇帝,根本無力撼動這麼龐大的一個反對集團。
雖然失敗並沒有澆滅漢武帝改革的決心,但面對龐大的守舊派,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頗感無力。為了避免產生更大的動盪,威脅到自己尚未穩固的皇位,在母親和館陶公主的勸說下,他只能暫時擱置改革事務,選擇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雖然此後漢武帝又先後將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人東方朔、吳人枚皋等人提拔進了宮廷,但竇太后見漢武帝整日不是微服出行遊玩,就是帶著人外出狩獵,似乎徹底收起了改革的念頭,沒有其他出格之舉,而且這些人全都是皇帝身邊的侍從官,官職普遍較低且無實權,難以對朝政構成威脅,便也由他去了。
漢武帝剛剛即位,尚未樹立起自己的統治權威,便貿然推行改革,結果非但沒有取得成功,反而將外廷官員幾乎全都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鑑於當時外廷官員多為竇太后一黨,漢武帝即使有事,也不敢與他們商議,而只能與自己親自提拔起來的那些文學侍從私下商議,雖然這些人多以文學見長,但其中也不乏對朝政有獨到見解者,恐怕竇太后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些被她忽略之人,便是後來“內朝廷”的雛形。
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的一天,漢武帝劉徹再度微服出巡,前往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災。回宮的路上,一路行來有些疲累的漢武帝,便順道前往了距離不遠的平陽侯府,探望姐姐平陽公主,順便在她家中歇歇腳。
平陽公主是劉徹的胞姐,漢朝時期一般以公主的食邑或夫家封邑的所在地稱呼公主,平陽公主的食邑乃是陽信縣,故初稱陽信公主,後因嫁給了開國功臣曹參的曾孫、平陽侯曹壽,故又被稱為平陽公主。漢武帝即位之後,平陽公主被尊為了長公主。
西漢立國之初,平陽侯一脈也算極為顯貴,開國功臣曹參自不必多說,憑藉戰功位列開國功臣第二、武將第一,即便是第二代平陽侯曹窋,也曾在呂后執政時官至御史大夫。
然而,隨著文帝、景帝兩朝對開國功侯的排斥打壓。從第三代平陽侯曹奇開始,平陽侯一脈便再也沒有人能入朝為官,與其他功侯家族一樣,除了仍然擁有多達萬餘戶的食邑之外,平陽侯一脈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漸沒落。
在平陽公主看來,當年館陶公主劉嫖憑藉著給弟弟漢景帝進獻美女,再加上竇太后的寵愛,便能使得堂邑侯一脈迅速顯貴。如今,漢武帝劉徹也是自己的弟弟,而自己同樣很受母親王太后的寵愛,那麼自己為何不像姑姑劉嫖那樣,透過向弟弟進獻美女,從而讓平陽侯一脈重塑榮光呢?
為此,平陽公主購買了大量良家女子養在家中,平日裡教習歌舞禮儀,準備伺機向弟弟劉徹進獻。
平陽公主的想法固然很美好,但她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后性格的不同。當年,景帝的皇后薄氏因為無子無寵,在後宮之中整日謹小慎微,對於館陶公主進獻美女之事根本不敢過問。
然而,如今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雖然同樣無子,但卻依仗著竇太后的寵愛和母親對漢武帝劉徹的扶立之功獨霸後宮,而且極為善妒的她根本不允許其他女子接近漢武帝,所以平陽公主即便進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