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文帝崩(第1/3 頁)
後七年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宮。乙巳,群臣皆頓首上尊號曰孝文皇帝。
——《史記·孝文字紀》
從漢文帝十年開始,匈奴便連年入寇,不僅對邊塞軍民造成了極大的殺傷,更是擄掠了大量百姓、畜產,其中尤以雲中郡和遼東郡最為嚴重,皆被擄走了一萬餘人。
為了應對匈奴的屢次入侵,漢文帝雖然已經按照晁錯的建議,開始推行“募民實邊”政策,然而這是一項長期堅持才能見效的策略,由於政策推行時間尚短,受遷居人口不足、防禦工事不夠完善、防禦體系尚未形成等因素影響,此時遷居的百姓尚無法形成足夠的戰鬥力來應對匈奴的入侵。
於是,便形成了一種十分尷尬的局面,漢朝在不斷向邊塞遷居百姓,但由於短期內難以形成戰鬥力,結果非但沒能抵禦住匈奴的入侵,反倒是被匈奴擄走了不少人口。
漢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為了給邊塞百姓形成戰鬥力贏得時間,漢文帝不得不低下頭來,再度派遣使者攜帶了大量錢財前往匈奴,希望與匈奴恢復和親。
與此同時,匈奴老上單于的生命也走到了最後關頭,為了確保權力的順利交接,面對漢朝主動丟擲的橄欖枝,他接受了漢朝傳遞的善意,雙方關係遂有所緩和。
在抵禦匈奴過程中,漢文帝意識到,匈奴之所以敢頻頻南下侵擾,倒不是漢朝軍隊的戰鬥力太弱,更多是因為漢軍的機動能力太差,匈奴人完全可以憑藉騎兵的機動優勢,避開漢朝軍隊,專挑漢朝的防禦薄弱處下手,然後趕在漢軍主力趕到之前,攜帶者劫掠來的財物、百姓大搖大擺的返回草原,漢軍對此根本無可奈何。
畢竟,漢朝軍隊就算再多,也根本無法做到在北部邊境處處設防,總會被匈奴人找到漏洞,而等到漢軍發現匈奴人的蹤跡再出擊,就只能跟在匈奴人的屁股後面吃土,且不說擊敗對方,甚至連交戰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匈奴軍隊的南下劫掠,完全就是一場穩賺不賠的買賣,在毫無損失的情況下,就能掠奪到大量財富、人口,他們自然樂此不疲。
想要應對匈奴這種來去如風,不與漢軍主力正面對決的戰法,就必須讓漢朝軍隊同樣具備高速奔襲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漢朝的軍隊只能跟在匈奴人屁股後面跑的不利境地,才能讓匈奴人不再有恃無恐。
為此,藉著恢復和親換來的喘息之機,漢文帝在繼續加大“募民實邊”政策推行力度的同時,又在漢朝的北部和西部邊塞建立了三十六所馬苑,派遣官奴三萬餘人,養馬三十餘萬匹,並對民間養馬的百姓予以獎勵,為漢朝組建大規模騎兵做準備。
漢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匈奴老上單于去世,其子軍臣單于即位。
軍臣單于即位後,依然將漢朝的叛徒中行說視為親信,並在他的蠱惑下,積極準備攻打漢朝。不過,由於軍臣單于剛剛即位,忙於整頓內部、鞏固權力,漢匈雙方這才維持了短暫的和平局面。
不過,這種和平的局面,也僅僅維持了不到兩年而已。
漢文帝后元六年(前159年)冬,在權力鞏固之後,軍臣單于便在中行說的蠱惑下,再度撕毀和親協議,調集六萬大軍,兵分兩路南下,分別入侵上郡和雲中郡,對漢朝邊郡大肆燒殺擄掠,報警的烽火連綿不斷,一路傳至甘泉、長安。
漢文帝接到奏報,立即以中大夫免為車騎將軍屯兵飛狐,以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屯兵句注,派將軍張武屯兵北地,派河內太守周亞夫駐兵細柳,派宗正劉禮駐軍灞上,派祝茲侯徐厲屯駐棘門,以防備匈奴侵入關中。
為了提升士氣,漢文帝親自前往各軍勞軍,在慰問灞上、棘門駐軍時,漢文帝都是車駕直接馳入毫無阻擋,將領們也都恭候迎送,直到慰問細柳營時,漢文帝派出的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