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蕭規曹隨(第1/3 頁)
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史記·曹相國世家》
就在齊王劉肥入京忙於自保之時,西漢首位相國蕭何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蕭何自從跟隨劉邦起兵以來,常年坐鎮後方,不僅確保了劉邦後方的穩定,而且為前線軍隊源源不斷提供補給,尤其是“滎陽對峙”時期,由於劉邦多次獨身而逃,坐鎮關中的蕭何不得不多次徵調關中兵力來補充前線,以至於後來甚至不得不抽調老弱少年從軍,正是憑藉著蕭何的不斷輸血,劉邦才在正面戰場頂住了項羽,最終等到了扭轉戰略局勢的那一天。
西漢立國以後,又因叛亂頻發,劉邦長期領兵在外,蕭何則留守關中穩定後方,對於西漢初期的政局穩定功不可沒。正因如此,劉邦在平定功臣功勞時,將蕭何定為了功臣第一。
不過,也正是由於蕭何長期坐鎮治理後方,將關中地區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得關中百姓的擁戴,以致劉邦都不得不對其予以防範,唯恐哪天后院起火,即使蕭何採用自汙的方式化解猜忌,但也僅僅只是保住了性命,劉邦為了打壓相權,還是尋了個藉口將蕭何下獄,並給其加上了刑具。
雖然僅被囚禁了數天,但對於年事已高的蕭何來說,牢獄的環境本就是個不小的折磨,更何況還要全身佩戴刑具,以至於蕭何出獄時甚至連路都快走不動了,此後身體便一直不好,最終在劉邦去世兩年後,就此一病不起。
對於這位曾經輔佐自己坐鎮關中,為西漢王朝的建立和穩定操勞了一輩子的長者,惠帝劉盈內心深處充滿了敬意,雖然他早已不理政務,但當得知蕭何病危後,劉盈還是像呂后和大臣們一樣,親自前往蕭何府中探望。
劉盈坐在蕭何的病榻旁,握著蕭何的手,在囑咐蕭何安心養病之餘,又趁機詢問,“丞相百年之後,誰可代之?”見到蕭何因病難以言語,劉盈便又問道,“齊相曹參如何?”
劉盈與呂后雖為母子,且劉盈太子之位的穩固呂后居功至偉,但由於劉盈即位以來,呂后始終牢牢掌握著內廷和外廷大權,再加上呂后殘殺戚夫人母子,母子二人如今的關係十分緊張。
劉盈有心重整朝政,收回朝政大權,奈何由於劉邦晚年有意讓呂后插手朝政,再加上呂后自易儲事件以來長期拉攏朝中官員,導致以朝中大量官員皆為呂氏一黨,劉盈根本無力對抗,而這也是其長期怠政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今蕭何病重,正是朝廷權力更迭的關鍵時刻,劉盈認為這正是自己奪取權力的良機,他又豈肯放過,因而試圖利用改換丞相的機會來爭奪外廷的控制權。
劉邦在評定功臣功勞時,曹參被定為功臣第二,雖然略遜於蕭何,但實為武將功臣第一,其資歷、地位和聲望較之蕭何毫不遜色,而透過齊王劉肥進行側面瞭解,曹參雖為武將出身,但他的治國才能同樣極為出眾。
擔任齊相之後,曹參自知自己理政能力有限,便將齊國的鄉賢、讀書人都召集起來,詢問他們安撫百姓、治理封國的方法,然而數以百計的賢者、儒生,因為見解不同,面對詢問眾說紛紜,一時間難有定論。
西漢立國之後,劉邦在陸賈等人的建議下,主張以道家的黃老思想治國,採用“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而齊地儒生卻多崇尚儒家思想,與朝廷的方略並不相符,因此聽了眾人的建議,曹參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後來,曹參得知膠西有位蓋公精研黃老學說,與朝廷的治國方略相符,便派人攜重禮將其請來,向其請教治國之法,蓋公表示治理國家貴在清靜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不要過分干涉,曹參於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裡面。同時,曹參又招募蒯通等人作為幕僚,輔佐自己治理齊國。
曹參擔任齊相九年,在他的治理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