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西征大宛(第1/3 頁)
太初元年,以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
——《漢書·李廣利傳》
自張騫出使西域以來,漢武帝便一心想要打通與中亞的通道。最初,由於西域通道屢受匈奴威脅,漢武帝曾嘗試向西南尋找通往身毒國的通道,然而接連派出的使者皆被當地夷人阻攔或襲殺,在得知當地有大湖後,漢武帝甚至在京師挖“昆明池”訓練水軍以備進討。
後來,漢武帝先後攻滅西南且蘭、邛都、莋都、勞深、靡莫等反漢部落,迫使夜郎、冉駹、滇國等內附,平定西南夷後,漢武帝在透過移民實邊、開通道路等方式鞏固西南統治的同時,每年都要派出十幾批使者,繼續向西南尋找通道,然而全都被分佈於今雲南西部和滇池一帶的昆明夷所阻,時常發生使者被殺、財物被搶的事件。
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赦免京師死罪之徒,命他們從軍出征,在拔胡將軍郭昌的率領下征討昆明地區的反漢部落,為了震懾當地夷人,漢軍抵達昆明地區後大開殺戒,先後斬殺數十萬人,當地部落幾乎被掃蕩一空。
可是即便如此,此後漢朝再次派出使者,卻仍然難以透過此地。與此同時,隨著漢軍征服樓蘭、車師,威震西域各國之後,西域通道逐漸通暢,漢武帝權衡利弊後,只能暫時放棄了向西南尋找道路的計劃,專心經略西域通道。
當然,開闢西域通道也並非一帆風順,雖說漢朝攻破樓蘭和車師,揚兵威於西域後,西域各國不敢再阻攔漢朝使者,使得無論是政治往來,還是商人往復,都順暢了許多,然而當漢朝使者翻越蔥嶺繼續向西進入中亞,由於距離太遠,漢朝便不足以威懾當地各國了。
當時,不少漢朝使者出使中亞後,都向漢武帝稟奏,“大宛國有良馬,被藏於貳師城中,不肯獻給我朝。”
大宛國乃是中亞古國,大致位於蔥嶺西北,天山山脈西端南麓一帶。大宛國自古便以盛產寶馬而出名,其中有一種馬汗出如血,這便是著名的“汗血寶馬”,又被譽為“天馬”。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便曾抵達大宛,得知大宛有如此寶馬,回朝稟報漢武帝后,便已經令漢武帝十分嚮往,只是礙於當時河西和西域還在匈奴控制下,漢朝根本無法與大宛建立聯絡,這才不得不放棄此念想。
對於經常與匈奴等遊牧民族爆發戰爭的漢朝來說,戰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原地區的戰馬品種卻算不上優良,無論是相較於西域戰馬,還是蒙古戰馬,都略顯不足。因此,對於漢朝來說,改良馬種乃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今,漢朝已經佔據河西,西域通道已被打通,漢朝與西域之間的聯絡日漸緊密,漢朝使者也能常常抵達大宛。當漢武帝從使者口中再度得知大宛寶馬之後,立刻便重新起了覬覦之心,於是派壯士車令等人帶著黃金千斤和一匹由黃金鑄成的金馬出使大宛,試圖以金錢換取汗血寶馬。
漢朝雖然出價甚高,然而大宛國王卻仍然猶豫不決,畢竟就算是在盛產寶馬的大宛國,汗血馬也是極為罕見的寶馬,他又豈肯輕易出手。
於是,在將漢朝使者妥善安置後,大宛國王召集大臣商議應對之策,有大臣表示,“漢朝距離大宛不僅路途遙遠,而且道路十分艱險,如果自北路而來,會遭到匈奴人的騷擾;如果從南路而來,沿途又缺乏水草,且沒有城郭供其休息和糧食補給。此前,漢朝派遣數百人的使團前來,便常常因為缺乏糧食補給死亡過半,如此怎麼可能派遣大軍前來呢?所以,漢朝雖然強大,但對我們卻無可奈何,更何況貳師城的戰馬,乃是我們大宛國的寶馬,豈能輕易交給他國。”
大宛國王又看向其他大臣,大臣們紛紛表示贊同,大宛國王於是下定決心,不與漢朝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