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西漢公元前202年是多少年 > 第101章 主父偃之死

第101章 主父偃之死(第1/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剛成大將軍,就要遠征父皇,你的江山社稷兒臣接管了!萬代帝皇三國:我和賈詡禍害曹操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無敵世子在下首席謀士,只是有點缺德官途權傾天下開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喚三千玄甲隨波逐遊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天幕:開局盤點大兵團作戰從縣令到稱帝!三國開局先苟住爆兵重活劍仙哥哥帶我殺瘋了斷絕關係後,偏心王府悔不當初天災年,我囤養了古代女將軍史上最強紈絝,被迫一統天下我成並肩王,你知道後悔了?殿下別作死了

及齊王以自殺聞,上大怒,以為偃劫其王令自殺,乃徵下吏治。偃服受諸侯之金,實不劫齊王令自殺。上欲勿誅,公孫弘爭曰:“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偃本首惡,非誅偃無以謝天下。”乃遂族偃。

——《漢書·主父偃傳》

自秦武王創立丞相制度起,最初丞相只是作為相邦的副手,此後相邦和丞相曾一度同時存在,直到秦始皇罷免相邦呂不韋,此後秦朝無人再任相邦,但丞相職位卻得以保留。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三公九卿制度”,作為三公之首的丞相,遂成為統領百官、輔佐皇帝的百官之首。

漢承秦制,尤其是“三公九卿制度”幾乎照搬秦朝,雖然漢初相邦和丞相混用,但卻再也沒有出現過相邦和丞相共存的情況,而自“諸呂之亂”相邦呂產被殺之後,西漢不再設相邦一職,而且自丞相陳平去世後,亦不再設左右丞相,此後只設丞相一人。

西漢初期,丞相(相邦)不僅仍然承擔著協助皇帝處理朝政、統領百官的職能,而且多由開國功臣或功勳卓著者擔任,不僅權力極大,而且聲望卓著,可謂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彼時,丞相位高權重,連皇帝都不得不禮敬三分,凡丞相覲見,皇帝得離座;丞相病重,皇帝得親臨問疾,並遣使送藥;丞相死後,移歸私第,皇帝車駕往吊,並賜棺,賜葬地,賜冥器等。

如此一來,相權便難免對皇權產生威脅,以至於漢初皇權與相權之爭極為激烈,前有高祖劉邦和丞相蕭何,後有文帝劉恆和丞相周勃,以及景帝劉啟和丞相周亞夫,蕭何一度被下獄,周勃和周亞夫父子更是結局淒涼。

到了漢武帝時,雖然功勳大臣威脅不在,但外戚干政現象卻又極為嚴重,竇太后、王太后皆曾試圖透過丞相一職來干涉朝政,對皇權形成牽制。

彼時,由於竇太后權勢太大,朝中官員多出自其一黨,漢武帝無法掌控朝政,只能透過選賢提拔一些文學侍從入宮,例如莊助、朱買臣等,由於這些人職卑位賤,因而並未引起竇太后的重視,漢武帝便經常與這些人商議國事,漸漸將其引為心腹。

竇太后死後,漢武帝親政,這些文學侍從得以順理成章參與政事。與此同時,憑藉王太后的寵信,外戚田蚡亦迅速崛起,不僅坐上了丞相高位,就連漢武帝都對其言聽計從,以至於田蚡得寸進尺,不僅隨意提拔親信,更是大肆聚斂錢財寶物,嚴重威脅到了皇權。

於是,田蚡死後,全面接管朝政的漢武帝,為了避免皇權再度受到丞相掣肘,漢武帝直接脫離外廷,在皇宮中重新成立了一套決策機構,由皇帝和侍中、左曹、右曹、諸吏、散騎、常侍、給事中等天子近臣直接決策朝政大事,這便是後世所說的“內朝”的雛形。

這些天子近臣,有的是漢武帝透過下詔選賢直接提拔進入宮廷,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些文學侍從,有的是曾在外朝任職,受到漢武帝賞識後得以進入宮廷任職。這些人雖然職位不高,卻是漢武帝最為重要的智囊團,而且由於他們的權勢直接來源於皇帝的寵信程度和對自己建議的採納程度,因而相較於外廷大臣,對於皇帝的忠誠度更高。

這些天子近臣可以隨意出入皇宮,與皇帝決策各項朝政,然後再交由外廷大臣去執行。如此一來,丞相府雖然仍是外廷官僚機構的中樞,丞相也仍然統領百官,但卻幾乎不再參與朝廷決策,只承擔具體事務的執行。如此,失去了決策權的丞相權力便被大大削弱,而這些天子近臣卻憑藉著皇帝的寵信,權勢越來越大。

主父偃便是典型的天子近臣,他本是因直接上書受到重用,嚐到甜頭之後,他每隔幾天便上一道奏章,由於他的建議常常能夠切中時弊,因而他也越來越受漢武帝的寵信,一年之內便被連續提拔了四次。

元朔二年(前127

目錄
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