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節(第2/2 頁)
而這三分之一里,又有大半楊菽功勞。
宇文帝立朝時,恩寵楊蒙, 對楊菽也是各種加賞, 極為看重。後宇文帝薨, 楊蒙和平移權, 坐上龍椅,改朝大安……這期間, 楊菽也立下汗馬功勞, 若非他壓著, 各軍隊各勢力不可能那麼老實。
楊蒙登基後,開始收拾國內這一攤子事,如何休養生息, 如何保證國家稅收,又能讓老百姓生活不辛苦,法制怎麼立,和世家怎麼鬥爭, 貪腐成風的官場怎麼治理……根本沒時間再出去打仗,這外面,就全靠楊菽了。
楊菽為人本就仗義,又因受了情傷,基本就留在前線,不回來了。有他身先士卒,帶著兵士拼命,才有如今這大安的疆土,這安和平靜的中原。
可以說,楊菽為了楊蒙的政權鞏固,做了極大貢獻。偏他還不居功,也有眼力分寸,楊蒙把內部治理差不多,騰出手治軍了,他就以年紀大了為由,放出大把軍權,只留了西邊抗擊西突厥的根據地。
當年西突厥勢大,每年都有數場大仗打,這裡太兇險,也太關鍵,他不能放手這份責任……
楊菽所做的一切,楊蒙都看在眼裡,對這個同胞兄弟的感激,也是實打實的。所以才封了楊菽英親王世襲罔替的爵位,賜予丹書鐵券,無限榮耀。所以也才在臨逝之時,親賜紫金鞭,予他‘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特殊權利。
與其說楊蒙是在給楊菽加恩,不如說他在為兒子找靠山!
以楊菽的人脈口碑,卓絕能力,只要肯護著兒子,誰敢鬧,誰又能鬧的起來!
楊蒙閉眼前,將這些前前後後,為何部署,都說與太康帝聽了……太康帝也深深明白,楊菽這老頭不能得罪,甚至在登基後屢屢加恩,以示親近。
此前,楊菽是護著他的高山,如今,楊菽是國泰民安的象徵,哪怕是死,也得厚葬,高高抬起來!
聽到下面一條條訊息接著傳過來,太康帝臉黑的不行,這老頭哪哪都好,就是太熊太能鬧騰了!
不過也是因為這性子,才對他的江山沒有任何威脅……
高公公見太康帝怔住,倒了杯茶遞過去——茶杯與案桌相碰,發出細碎聲響,但點聲響,已經夠太康帝清醒過來。
太康帝眯眼盯著禁衛軍頭領童修:“城中百姓空了,衙門動了,連世家……都跟著亂了?”
童修一貫的表情嚴肅,氣質冷厲:“若再不管,軍中只怕也要動起來了。”
太康帝瞳孔一縮。
是啊,軍中!
楊菽幾乎從記事起,就長在軍中,全地各地的軍營沒他沒去過的,各軍首領,沒他沒交情的。如今雖然老了,各地首領有死有傷,換過一茬了,可他的餘威還在。尤其是西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