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 殘兵敗將收容所(第3/4 頁)
奠定下來的,並在90年代後,逐步開始進入寡頭壟斷的階段。
陳兵是80年底才開始創業的,前期的佈局,基本都是在圍繞遊戲和計算機展開,一直暗戳戳提前阻擊的物件也都是以燈塔的廠商為主,如微軟、思科、甲骨文、Ibm等。
直到1982年,陳兵才積累起足夠資本,開始向半導體和通訊領域進行佈局,此時的霓虹半導體產業,其實已經擁有了非常紮實的基礎。
燈塔的科技企業與霓虹的科技企業,其實有非常大的不同,也讓陳兵無法象針對燈塔企業一樣,可以投機取巧,來阻擊霓虹企業。
燈塔的新興科技企業,大都是在計算機產業相關的領域崛起,由於燈塔在計算機領域其實一直走在全球的前列,甚至沒有像樣的競爭對手,因此這些燈塔新興科技企業,大多是依靠摸索到了新的領域而崛起。
往往,一個燈塔新興科技巨頭崛起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個新興行業的出現。例如,蘋果是微機的先驅,微軟的發展是基於軟體行業的獨立成型、思科的崛起是抓住了網際網路通訊的契機、甲骨文是滿足了對資料庫應用的需求等。
燈塔這些新興科技企業的崛起,如果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過程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抓住了某一個未來的潛在市場,伴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張逐步壯大,而且在這個壯大的過程中又有效利用了金融的槓桿效應,成為了所謂的巨頭。
這些新貴,大多都是伴隨著行業的機會,從很小的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出來的,這就給了陳兵暗戳戳提前下黑手的機會。
Ibm的pc產品,曾經被諷刺為“拼湊出來的產品”,這種評價固然極端,但其實反應出了計算機行業的一個重要的行業特性,那就是計算機行業其實是一個系統整合行業。
很多燈塔新興科技企業,都是靠這種系統整合起家的。真正的系統整合同樣技術含量並不低,但系統整合有一個天然的缺點,就是容易被抄襲和仿製。
陳兵是重生者,擁有比80年代領先近40年的見識,可以很輕易的把記憶中的系統整合方案抄襲出來,從而領先這些燈塔科技企業,在他們還弱小時就給予他們致命的打擊。
這才是陳兵能夠拳打微軟、腳踢思科的原因,不是陳兵重生了就多牛逼,而是這些燈塔新興科技企業,在面對陳兵這個作弊者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技術上的對抗能力。
但霓虹的這些半導體廠商、以及上游的裝置、材料廠商卻完全不同,他們並不是依靠探索未知領域,依靠新行業崛起的。
他們是依靠對各種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生產組織管理的深挖和細化,一步一步擊敗燈塔競爭對手,而崛起的。
幾乎每一個霓虹廠商崛起的背後,可能都倒著一具燈塔廠商的屍體。
例如,已經被大眾經常討論的光刻機,本來是燈塔發明的,在80年代初,燈塔GcA公司憑藉步進光刻機產品,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此時的霓虹尼康還只是GcA的光學部件供應商。
但隨著1982年,尼康成功仿製出光刻機產品,就開始不斷的侵蝕、掠奪GcA的市場份額,直到最後將GcA擠壓得倒閉退出,尼康和佳能就開始壟斷了光刻機領域。
相比於燈塔廠商依靠外部需求的擴大而突飛猛進,霓虹廠商更多的是依靠內部實力的提升,逐漸發展壯大。從某種意義上,霓虹廠商的根基之穩固,甚至遠超燈塔科技公司。
這也是為什麼,燈塔祭出了大殺器,又是《廣場協議》、又是《每日半導體》之後,也只是在晶片製造層面,把霓虹廠商排擠了出去,但更上游的裝置和材料,依然被霓虹持續佔據的原因。
陳兵在這個時點進入半導體行業,又同時想要帶動我國半導體上游產業鏈的崛起,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