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第1/5 頁)
第151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
陳兵只是很簡單的講了一小段話,中午又在食堂裡面吃了一份與學生同樣的簡單飯菜,就結束了對職校的考察。
直接穿過另一道小門,就來到了與職校一牆之隔的特區大學電子學院。
這個電子學院,同樣是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就搶建出來的,裡面這一屆的學生,也全都是英豪的委培生,畢業之後獲得的是大專文憑。
這個電子學院,是隸屬於特區大學的正式學院,只不過還沒有透過教育部門的正式驗收,因此暫時無法招收本科生,但整個電子學院,都是按照真正大學的標準在興辦。
電子學院的招生,本身也是納入了統一高考,與其他大學的大專科系,同樣進行招生,這些學生,本身也都是正常的高考生。
而且電子學院的招生範圍,已經超出了粵省,在周邊幾省都有進行招生。
80年代,能夠投入高等教育的資源很有限,每年能夠招收的大學生只有二、三十萬人。這個時代,能夠考上大專的,生源質量其實已經不比後世的二本本科差了。
陳兵對這個電子學院,投入的資源,比上午去過的職校還要多很多。為了能夠讓這個電子學院,能夠挖來高水平的師資,陳兵不止把英豪的研發中心向學院的老師進行了開放,而且又在捐助給特區大學的1000萬人民幣之外,設立了另一個專門的研發基金。
這個研發基金,專門針對電子學院老師的研究課題,為他們的研究提供研究資金贊助,首期的到位資金就又是1000萬人民幣。
很多高校的教師是頗為清高的,有些所謂知識分子的風骨,如果只是提高他們的個人待遇,未必能夠打動他們。但為他們的研究課題,提供資助,這個吸引力就大了。
內地財政緊張,能夠投入到大學的資金本來就少,這些有限的資金,絕大部分還要投入教學和學生擴招,能夠分配到的科研資金就更是有限的很。
許多學者、教授,手中的課題,因為缺乏科研資金的支援,已經耽誤擱置了好幾年了,現在英豪大手一揮,第一批到位的資金就有上千萬,而且還言明後續還會繼續追加,上不封頂,這吸引力可就大了。
加上英豪大手筆的投入建設了科研中心,從西方引進了大量稀有、昂貴的先進裝置,已經打造出了國內最先進的科研基礎平臺。
大半年來,王校長就憑藉這個優勢,四處揮動小鋤頭,真的從其他高校和科研單位,挖來不少頂級的學者,並且帶來了一批青年的骨幹教師。
有了這些師資力量,剛剛成立的這個電子學院,直接就分出了計算機、通訊、微電子和電子工程四個方向,招收了300多個學生。
而且這個電子學院,還有一個相當特殊之處,就是雖然沒有招收本科生,卻直接弄出了20多個研究生。
準確的說,這些研究生不能算是電子學院的學生,他們都是那些被挖來的教授,帶過來的,在特區大學算是借讀,畢業還是要拿原本學校的畢業生,而不是特區大學的畢業證。
這是王校長與許多大學協調的結果,為此英豪給這些研究生原本的院校還花了不少的贊助費用。
陳兵到不在意這些學生畢業之後拿什麼畢業證,他更在乎的是這些學生畢業之後,能不能直接被網羅到英豪的研發部門中來。
下午的流程,與上午基本差不多,先是在電子學院的武院長陪同下,參觀了學校,與部分教師做了一次交流,在3點半的時候,又前往了一個小禮堂,做了一次報告。
陳兵這次要面對的就不是職校的那些半大孩子了,所以講的內容也就完全不同了。
這次報告,陳兵沒有多提英豪公司,而是作為一個全球電子科技集團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