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簡短的年終盤點(第4/6 頁)
就把業務管理許可權,陸續下移,交到了下屬個分公司的管理層之中。
這些拆分工作完成之後,陳兵就將計算機硬體的管理許可權,基本轉交給了副總張晨東。
現在計算機產品線上,陳兵真正負責的就只有軟體業務,這個陳兵暫時是不準備交出去的,因為陳兵就沒準備在軟體上去賺取大筆的利潤。
去年英豪的計算機硬體業務,隨著全球計算機市場的放大,保持著快速的增長,銷售額突破了40億美元,淨利潤也突破了10億美元。
但英豪的軟體業務,與硬體業務比起來就小了太多了,包括wINdowS系統和各種應用軟體,全年的營收才不過3億美元,利潤更是隻有不到8000萬美元。
按照後世的普遍認知,軟體的利潤率應該是遠超過硬體的。
但英豪的軟體產業利潤率,其實一直都不高,只是與硬體持平,這其實就是陳兵在有意的壓低軟體的銷售價格和利潤空間。
軟體市場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尤其是隨著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軟體在資訊保安方面,必然會引起各地區主管部門的關注。
軟體市場,在70年代還是附屬於計算機硬體的配套產業,其獨立興起,是隨著80年代pc浪潮而來的。
陳兵的計算機產品線和軟體產品,一直在燈塔有很大的銷售。
但陳兵卻很明白,在燈塔市場,英豪的軟體產品,如果是要與燈塔的軟體公司進行市場化競爭的話,一定會受到很多盤外招的影響。
尤其是燈塔商務部的壟斷調查,和燈塔安全部門的各種藉口調查,隨時可能對英豪的軟體業務,產生很大的衝擊。
因此,陳兵這幾年在軟體市場上的策略,就是低價銷售,而且英豪的定價,對比歷史上的軟體產品市場價格,直接下降了一個數量級。
如此大幅度進行低價銷售的目的,不是為了搶奪市場佔有率,而是大幅壓縮全球軟體市場的規模,以打擊潛在的競爭對手,例如微軟和甲骨文。
歷史上,微軟和甲骨文,都是70年代就已經成立的公司,但真正成長起來,都是在pc市場興起之後了。
這兩家公司為代表的燈塔軟體產業,就是跟隨著pc的銷量增長,攫取了大量的利潤,才能夠成為行業霸主的。
如果一旦讓這兩家公司成長起來,英豪再想和他們展開競爭,就一定會受到燈塔的歧視待遇。
因此,陳兵從一開始,採用的就是焦土策略,用低價的軟體產品,來壓縮整個軟體產業的市場規模和獲利空間,為了傷敵八百,不惜自損一千。
英豪有大量的硬體銷售,可以不需要依賴軟體賺錢,這種低價的衝擊,就是為了阻擊燈塔軟體產業的興起。
事實證明,陳兵這幾年的軟體低價策略,還是十分有效的。
沒有人能想到,陳兵低價出賣軟體的目的,是為了整體打壓燈塔軟體產業的獲利空間。
而英豪的低價軟體策略,其實非常受燈塔的那些計算機硬體廠商歡迎,因為低價的軟體,更利於硬體產品的銷售。
甚至包括Ibm,都對英豪的低價計算機軟體讚不絕口,將英豪的wINdowS、辦公軟體等,都列為了優先推薦的軟體產品。
至於微軟、甲骨文這樣的競爭對手,雖然對英豪的低價策略很不滿意,但卻也沒有辦法。
這一世,陳兵憑藉重生的資訊差,提前一步在軟體領域就發了力,其實現在已經是全球軟體產業最大的供應商了,市場話語權遠比其他競爭對手要大的多。
如果不拉高到足夠高的視角,是沒人會想到英豪這樣最大的供應商,會寧可自己不賺錢,也要拼命壓制競爭對手的。
而陳兵,其實也為這兩個對手,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