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章 力挺徐天風(第2/6 頁)
家族的積累。
至於趙平,也同樣被媒體全面的報道,從他早年在燈塔的經歷,到黯然迴轉香江,再到入股英豪重新出發,最終有了如今的地位。
在華人文化裡,老師給學生打工的事情不多見,但老師引導輔助學生成就一番事業,卻是值得大肆報道的佳話了。
文人一隻筆,就看怎麼寫。
老郭相聲中的段子講的好,“我要和你睡覺,這是流氓;我要和你一起起床,這就是徐志摩。”
陳、李、趙都算是英豪的創始人,也早就是媒體報道過的英豪三駕馬車,現在英豪風頭正盛,沒人願意得罪這三人,對三人的報道基本都不算出格。
但媒體很快注意到了,英豪居然還有一位個人股東,而且一直沒有什麼太強的存在感,就是在英豪內負責所有代工生產業務的徐天風。
徐天風居然持有英豪集團千分之五的股份,雖然比三駕馬車的股份少了一個數量級,但以英豪50億美元資產來計算,他持有的股份,也有2500萬美金了,核港幣已經接近2億了,這又是一個億萬富豪。
徐天風可不是英豪的什麼創始人,在加入英豪之前,他只是一家規模中等的電子代工企業的老闆,一年也就是賺個百來萬港幣,在富豪多入牛毛的香江,這種小企業主,幾乎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
但徐天風就是憑藉這個不算大的電子廠,一轉身併入了英豪,並拿到了千分之五英豪的股份,幾年之間,跟隨英豪身價上漲到了億萬富翁。
英豪的三個創始股東,媒體一般是不會輕易得罪的,但對於徐天風,媒體就沒那麼客氣了,很快就有一種聲音出來,評價徐天風完全是走了狗屎運,搭上了英豪這列財富快車。
在這種評價的同時,還隱隱的表示,英豪用千分之五的股份,去收購這麼一家電子工廠,是一次小小的失誤,被人白白揀了便宜。
這種論調一出,很有市場,許多人都酸溜溜的表示,徐天風根本就不值這個價,完全是揀到了皮夾子。
當然,也有財務專家站出來秀專業性。表示早期創業公司的估值並不是這麼估的。
徐天風進入英豪的時候,英豪剛剛成立的時間還不到半年,徐天風用自己的工廠,換得英豪的那點股份,放在當時的時點上,是比較合理的。
媒體一向不喜歡一面倒的報道,那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對於英豪的報道熱潮,經過一段時間,其實已經有了日漸冷卻的趨勢。
徐天風的爭議,來的正當其時,可以有效的引起更多人的參與和關注。
在媒體的有意推波助瀾之下,兩派觀點開始在媒體上進行論戰,也有效的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參與了進來,提高了媒體的收視率和報紙銷量。
這個話題,能夠一時之間成為熱點,其實是媒體有意炒作的結果,這就和網路時代,那些媒體為了吸引流量,有意引戰一樣。
他們根本不關心這件事本身,更看重的是這種論戰能夠帶來的銷量。
徐天風本人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媒體的圍堵,他乾脆就躲去了特區的工廠,避開這個風頭。
只可惜,徐天風躲起來,並不能讓這個風潮馬上停息,徐天風實際只是一個符號,他本身並不是媒體真正關注的重點。
許多媒體甚至開始採訪起各路工商管理的專家學者教授,就是要藉著這個話題,來一波吃個飽。
那些專家、學者、教授,平常能夠在大眾面前露臉的機會原本不多,這下算逮到機會了,不少人順水推舟的跳了出來,大秀存在感。
這種話題談論起來,很多時候都是在雞同鴨講,自己抱著自己的觀點和論據進行輸出,在反駁對方時,最常用的招數就是斷章取義。
所以根本不可能吵出真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