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 家電市場,卷產能不如卷技術(第4/5 頁)
寸的產品。
但內地的那些廠商,其實現在即使能夠生產彩電,也都是14寸、15寸這種小尺寸規格的,能夠生產18寸的還只有幾家,暫時不會直接與我們有太大的市場衝突。
不過,今年霓虹的彩電又再次進入了內地的市場,這些霓虹的產品,卻必然會與我們爭奪市場,這些才是我們正面的競爭對手。”
兩年前,陳兵與霓虹彩電廠商,有過一次衝突,那時陳兵使了一些手段,在內地的配合下,短暫的停止了對霓虹彩電的進口。
但這種停止進口的手段,只能是暫時的,不可能長期的實施,時隔一年多,這些霓虹的彩電再次捲土重來,又一次殺入了內地的市場。
霓虹的彩電與英豪的產品定位基本是在同樣的區間,品質上其實與英豪的比起來,甚至還略有一點優勢,與英豪的直接競爭,一定是難以避免的。
家電是一個很大的統稱,小家電先不去說,大型家電就包括了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四個大類,但其中電視是最特殊的一個。
洗衣機、冰箱、空調,更多的是提供的使用功能,一般來說,只要產品沒有壞,居民去更換成新產品的意願並沒有那麼強。
洗衣機、冰箱、空調這些產品,如果不是出了質量問題,或者是伴隨買房進行全面更新,往往更新的週期會超過十年以上。
但電視不同,電視更多提供的是一種偏於享樂的功能,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居民更加的容易去主動進行升級換代,以提升使用的體驗。
電視的更新週期,一般就是在五年到八年左右,這個更新速度自然是不能,和後世的智慧手機一到兩年就更新一次相比,但其實比其他的家電產品已經是快的多了。
尤其是在80、90年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種節儉思想還沒真正作古的時代,電視機才是第一個進入消費主義的大宗民用消費品。
歷史上,內地的電視機需求,是經歷過幾次非常明顯的需求升級的。
早期的內地電視,幾乎都是黑白電視,那已經是內地大部分普通家庭,需要幾年的儲蓄,才能購買得起的大件支出了。
第一次全面需求升級,大概就是從85、86年開始的,城市中的電視機會在後面短短五、六年時間內,全面替換成彩色電視。
而進入到了90年代之後,內地的電視廣播業也開始了迅速的發展,帶動了電視機的第二次需求升級,原本的那種小尺寸電視,開始被快速替代。
21寸、25寸、29寸的電視,陸續成為了主流的產品,而二十寸以下的小電視,開始在城市的商場中絕跡。這個過程,基本上覆蓋了整個90年代。
進入新世紀後後,彩電的技術方向出現了幾個不同的分支,背投、等離子和液晶電視,開始爭奪市場的主導地位,直到大約2010年左右液晶電視成功殺出之後,市場才再一次進入一種技術成為主導的局面。
內地的家電劇烈行業競爭,其實是在90年代才開始進入白熱化程度的,而且其中不僅有內地廠商之間的激烈內卷,還包含著一段,國產品牌與洋品牌之間的大戰,而其中衝突最為激烈的產品,就是彩電。
早期的內地產品,與霓虹為代表的進口產品,其實市場區隔是非常明顯的,相互之間的衝突並不算特別大。
但進入90年代後,內地的彩電需求開始了從小尺寸向大尺寸的全面升級,使得內地家電廠商的產品結構也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升級,與霓虹廠商的市場衝突才真正的激烈了起來。
有不少媒體,在描述這一段的國產廠商與霓虹廠商的彩電大戰時,很喜歡使用一個資料,說霓虹的彩電一度佔據了內地彩電市場的80%。
這個資料明顯是有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