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2/5 頁)
英豪已經在深入佈局的領域,英豪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經成為了pc產業的第二大製造商,也已經為Lcd的應用準備了巨大的潛在市場。
Lcd的市場爆發,是90年代的事情,未來的五、六年還只是技術的醞釀期,陳兵也不會去揠苗助長,只會在這個階段繼續猥瑣發育,積累技術底蘊。
整個80年代,全球電子產業發展的核心脈絡,是計算機的快速普及,和計算機上下游產業的規模不斷增長。
但其實到了1984年這個時間點,pc的架構已經基本完整了,未來pc硬體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無外乎是兩個。
一個是跟隨cpU的升級腳步,提升pc的系統能力;另一個是pc的各種部件,分化出來,逐漸成為標準化的產品,完成產業分工。
英豪在pc領域的技術佈局已經徹底完成了,幾乎所有的pc部件,英豪都形成了生產能力,也做好了將這些部件生產業務,拆分出去,讓它們各自發展的準備。
至於cpU,是陳兵在戰略上有意放棄的領域,陳兵不會去碰觸pc行業的cpU,但卻已經與INtEL形成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在圍繞cpU升級pc系統效能方面,已經不會落後於任何競爭對手了。
從286電腦時代開始,pc的技術架構就徹底定型了,pc整機的競爭,就將更多的是商業運作、營銷技巧的競爭了,其中的技術含量反而會越來越低。
陳兵的強項,一向不在於商業運作,他不是那種營銷大師或真正的管理專家,陳兵的強項是對技術方向的敏感。
就象年初,英豪已經將遊戲機產業改變成事業群一樣,今年做好pc業務的分拆工作,陳兵就會把pc業務移交出去,而自己會轉向技術含量更高的領域,就是膝上型電腦。
膝上型電腦與Lcd一樣,都不是在80年代爆發的產品,都是需要等到90年代,才能形成產業規模,但膝上型電腦的技術積累,卻也已經在80年代就提前開始了。
從原理上,其實膝上型電腦與pc有很高的重疊之處,甚至將膝上型電腦拆開,其上的部件,甚至與pc是高度對應的。
但膝上型電腦是更加緊湊的系統,需要將內部的各個部件進行小型化,使得膝上型電腦在保持技術效能的同時,必須更加的輕薄化。
在工業製造領域,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中等尺寸的工業產品,是生產難度最低的。
而同樣基本原理的東西,無論是想要進行大型化,還是小型化,其難度都會成級數的提升。
越是向兩端發展,需要的工業綜合能力越強,涉及到的技術領域越廣,包括材料效能、工藝精度等諸多方面,都需要進行同步的提升。
這種難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技術含量也就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了,甚至可能需要徹底更改技術路線。
膝上型電腦,就是對計算機產品進行小型化和緊湊化,這個歷程其實開始的很早。
1975年Ibm就推出了Ibm 5100計算機,因為體積較小,可以隨身攜帶,被稱為行動式計算機。
但其實這臺計算機並不真正便攜,他的重量高達25公斤。這樣笨重的“行動式”計算機,自然不可能被市場認可,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此後十年,許多廠商都在嘗試推出各種行動式的計算機機型,計算機的重量也在不斷的減輕,但仍然遲遲無法取得真正的突破。
直到1985年,霓虹的東芝推出了t1000機型,採用了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執行mS-doS作業系統。
這款計算機才真正有了後世筆記本的樣子,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商業化,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