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賽思靈要改姓陳了(第4/6 頁)
羅斯弗里曼關於FpGA的設計思路,在80年代,其實是不符合主流思想,有些離經叛道的。
這個時代,晶片的成本還很貴,而FpGA的設計思路中,會浪費掉大量的半導體單元,因此他雖然很早就有了靈感,但一直沒有付諸實踐的機會。
歷史上,是到了1984年,羅斯弗里曼才說動了馮德施密特,並共同找來了資本支援,才設立了賽思靈公司。
陳兵可是有著重生者的資訊優勢的,陳兵去挖角羅斯弗里曼的時候,非常的順利。
他只是按照前世的記憶,描述了一下FpGA可能的應用場景和價值,並表達了對這個設計思路的看好,就直接讓羅斯弗里曼引為了知己。
在陳兵承諾在FpGA這個方向,會投入足夠的資本來支援他的設想之後,羅斯弗里曼幾乎再沒有任何的猶豫,就跳槽到了陳兵這裡。
至於馮德施密特,陳兵自然也不會放過,不僅給出了高薪待遇,也承諾未來會許以重任。
Zilog公司在8位機時代,曾經風光過一時,但當INtEL推出了更復雜的16晶片之後,Zilog公司其實就已經跟不上技術進步的步伐了。
Zilog公司一直在吃8位機時代的老本,這讓馮德施密特早就心生不滿。
而英豪雖然是一家東方人設立的公司,卻是發展迅速,不僅成為了僅次於Ibm的第二大計算機生產商,而且在大規模的向半導體領域進行投資。
英豪對RcA半導體部門能的收購動作,成為了打動馮德施密特的重要砝碼。
有了RcA半導體的技術基礎,加上陳兵大力投資半導體的資金實力,使得馮德施密特徹底的心動了起來。
而且,陳兵對於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宏觀認知,也很讓馮德施密特讚賞。
歷史上,晶圓代工的概念就是由這個馮德施密特率先提出來的,而臺積電其實只是這個理念的踐行者。
英豪將半導體領域的佈局分為pbh和英豪兩個體系,一個偏向設計,一個偏向製造,這也讓馮德施密特深感贊同。
這兩個人就是,歷史上創立賽思靈公司,主要的班底,兩個人都被挖角到了英豪來之後,也就迅速把歷史上的賽思靈技術團隊,重新搭建了起來。
這個團隊,之前一直是先掛在英豪名下的,在英豪的矽谷研發中心,悶頭進行技術研發。
不過陳兵卻承諾,這個團隊只要出成果,就會成立一個單獨的公司,用來經營FpGA這個全新的產品。
現在經過一年多的潛心研發,幾個FpGA的基礎核心專利,已經被英豪拿下了。
而第一批商業化的成品,就是在英豪的特區工廠生產的,這批產品現在正在燈塔進行最後的測試,只要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會對外正式進行產品釋出。
英豪進入半導體產業的時間,其實已經有兩年了,但這兩年來,英豪一直是以一個新進入者的身份,在半導體領域出現的。
英豪雖然先後收購了RcA的半導體業務和INtEL的dRAm業務,但其實一直生產的都是已經在市場上出現過的成熟產品。
而這次,FpGA將成為,英豪第一次獨立推出的新產品,也會象徵著英豪的半導體業務,進入了新的階段。
前文講過,FpGA在技術上,地位和價值非常重要,但從商業的角度來講,卻並非是特別好的產品。
歷史上,FpGA的早期發展,幾乎都是由創新性的小公司在推動的,至於那些大公司,幾乎在這個領域一直沒有什麼真正的建樹。
對於各種創新型的小公司來說,蚊子再小也是肉。
在艱難尋找潛力市場的時候,FpGA的技術重要性,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