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方臘聚義風雲變,四方震動起波瀾(第1/2 頁)
方臘起義驟然興起,席捲半壁江山,更是切斷了大宋經濟命脈,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趙佶緊急召集朝臣,商討對策,力求迅速平息這場叛亂。龍椅之上,趙佶面色鐵青,神情中既有憤怒也有焦慮,他掃視著階下群臣,最終目光定格在蔡京與童貫二人身上。
“蔡卿,童卿,月餘時間東南半壁竟已淪陷,為何局勢糜爛至如此田地?”趙佶的聲音低沉,卻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擊在群臣的心上。
蔡京剛剛得知其子蔡九被方臘殺死祭旗,此刻面容憔悴,強忍悲痛,走出佇列,跪拜於地,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卻又不失堅定:“陛下,臣有罪;作為首相,未能及時洞察民怨,以致叛亂四起,此乃臣之過也;懇請陛下賜臣戴罪立功之機。”
一旁,童貫見狀,連忙上前幾步,拱手寬慰道:“陛下勿憂,江南承平已久,百姓安逸,驟然之間遭遇此等變故,廂軍一時難以適應,也是在情理之中。況且,方臘賊軍蓄謀已久,準備充分,這才得以初期佔據優勢。但請陛下放心,我大宋尚有禁軍、西軍精銳未動,此等虎狼之師,一旦調遣,掃平叛逆,不過是遲早之事。”
童貫的話語中透露出一股自信與沉穩,他深知,此時的朝廷需要的是穩定軍心,振奮士氣,而非沉溺於失敗與悲傷之中。
趙佶聞言,神色稍緩,於是降下聖旨,賜與金印兵符,拜童貫為大元帥,任從各處選調兵馬,前去平叛,命其儘快出師起行。
童貫接過金印兵符,單膝跪地,聲音鏗鏘有力:“臣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厚望,誓擒方臘,凱旋而歸!”
當日退朝之後,童貫徑到樞密院中,發調兵符撥東京管下八路軍州,各起一萬,由各州兵馬都監統帥;又於京師御林軍內選點兩萬,守護中軍。
那八路軍馬:睢州兵馬都監段鵬舉,鄭州兵馬都監陳翥,陳州兵馬都監吳秉彝,唐州兵馬都監韓天麟,許州兵馬都監李明,鄧州兵馬都監王義,洳州兵馬都監馬萬里,嵩州兵馬都監周信。
御林軍由童貫心腹飛龍大將酆美和飛虎大將畢勝統領。童貫正向武庫調撥軍械器材時,蔡京、高俅聯袂來訪。值此社稷風雨飄搖之際,三人倒是異常團結。高俅命其心腹愛將丘嶽、周昂、董平隨童貫出征,護其左右;蔡京更是與方臘有殺子之仇,得知童貫已點齊十萬兵馬,仍嫌不夠,親自舉薦十節度使各帶本部兵馬一萬前來東京匯合,以使江南之亂迅速平定。
童貫見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三人相視一笑,那是一種無需多言便能心領神會的默契。他們深知,自己手中的權勢與地位,皆源自當今聖上趙佶的無上恩寵。在這國家危難之際,為君分憂,便是對自己權勢地位的最好維護。
之後,蔡京命中書省定了期限,發十道公文,要十路兵馬如期到東京匯合。
那十路軍馬分別是: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潁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
兵馬器械一應俱全,蔡京又著中書省賞軍,激勵軍心士氣。而後擇欽天監選定吉日,登壇祭祀,童貫領眾將拜辭天子。
十八路官軍,浩浩蕩蕩,列陣於曠野之上,其勢若山崩海嘯,蔚為壯觀。士兵身著綠衣皮甲,手持長戟短刃,裝備精良,熠熠生輝;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五彩斑斕,旗面上繡著各式圖案,或龍鳳呈祥,或猛虎下山,或飛鷹擊長空,風拂旗面,獵獵作響,氣勢磅礴;又有戰馬嘶鳴,雄壯威武,聲震四野,馬蹄輕踏,塵土飛揚,猶如戰鼓聲聲,催人奮進。
童貫立於高臺之上,目光如炬,掃視全軍,心中豪情萬丈。隨後令旗一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