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鹽州(第3/5 頁)
故而他們必定願意跟從。”
“吾願親自出使,勸服米擒氏來投。”
費聽思戰直言利弊,說到最後,直接請纓道。
而張延禮聞言,也相當滿意。不得不說,他設定的千戶制對於遊牧部落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比起一般的編戶齊民,這些部落酋長和牧民的抗性大大降低。
當然,這個制度並不是完美無缺的,這些千戶其實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這些千夫長們在內部也都是土皇帝,其實張延禮從來沒有真正統治過這些部落,這是與他們酋長合作,來控制這股力量。
若是張延禮在戰場上一直勝利還好,但凡他出現頹勢,這些部落大機率是會反噬的。除此以外,這些人也不會像漢人百姓一樣,溫順安於耕種,他們天生有向外遷移擴張的本能,這是遊牧民的特點,不會因為某個首領而改變。
張延禮對千戶制的問題不是不知道,但他統領的地方大都胡漢雜居,形勢複雜,非常適合使用千戶制,進行二元制管控。
當然,千戶制的問題他也不是毫無準備,一直放任如此,他也一直完善制度,控制風險。
一來,他組建了赤水軍,赤水軍士卒都是耕種的百姓,這股強大的直屬力量,能讓他牢牢壓制住有野心的胡人。二來,他也一直努力推行漢化,逐漸將一些牧民轉化成耕種的農戶。
只能說,目前千戶制的好處太大,所以張延禮非常依賴,至於以後的問題,以後再說。等他完全佔據中原,有五千多萬漢人,還壓不住百萬的党項嗎。就算是北方草原上的牧民,以及遼東的契丹人等全部加起來,估計也就一千萬的樣子,和數量龐大的漢人相比,不足為慮。
至於他們那種極強的擴張性,正好拿來向四方擴張。
張延禮反正準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執行千戶制,而且會一直完善,充分利用這股力量。
他思考著制度缺漏之處,想著如何進行完善,而對面的費聽思戰卻沒有告辭,而是繼續說道。
“聽聞指揮使對不少酋長賜姓,吾亦深受感召,不知可否對吾族賜姓。”
費聽思戰思索良久,終究還是做出了這個選擇。聞聽此言,張延禮倒是不意外,他的漢化動作,相對而言比較平和,賜姓一事也是順其自然,並沒有強制。
如今費聽思戰主動要求改為漢姓,看來是完全服從,不抱任何幻想了。
而張延禮聽到費聽思戰的主動要求改姓,也極為滿意,順口說道。
“長史不如改費聽氏為費氏,相傳顓頊是黃帝孫,有裔孫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大費,伯益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能繼承爵位而淪為平民,遂以父名為姓氏,其後代以費為姓。”
聽聞此言,費聽思戰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說道。
“如此,吾部族均改為費姓。”
而改姓一事結束後,費聽思戰也告辭離開。
這是個好現場,如今三州的千戶們,肅州龍家雖然整體勢大,但士卒闇弱、內部一盤散沙,早就不成氣候了。而涼州嗢末六穀部的幾個千戶,雖然靠打南邊的吐蕃勢力漲了不少,但折逋氏、秦歸、郝忠、陳義等人互不統屬,甚至相互之間還有些仇怨,所以互相提防,不可能聯合一致。
唯獨甘州的一些千戶,姚欽死後,費聽思戰一家獨大,而之前張延禮為了拉攏他,給費聽思戰家族兩個千戶,讓其有不小的實力,加上費聽思戰本人梟勇,行事又公允,在當地素有威望。如此一來,費聽思戰是眾胡部中最有威望的人,而他本人之前以党項自居,如今他主動請求改姓更名,對於張延禮而言是一件好事。
想必費聽思戰帶頭,會有一批部落酋長願意主動漢化。
而張延禮隨後賞賜給費聽思戰一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