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枉我的教導。(第2/2 頁)
它需要大量的來自於南方的物資,他們都由漕運運輸,也因此帶動了沿岸城鎮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經濟復甦。】
-----------------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著朱棣手下的大明蒸蒸日上,大殿裡陰沉的氛圍有了些許好轉。
朱元璋先開了口:“老四這件事做的不錯,沒有盲目聽我的話,往南遷,三思後行,不枉我的教導。”
漢朝初年。
劉邦看著神蹟中江南的繁華眼中滿是精光:“公還是好窮啊!”
他也清楚自己只是吐槽罷了
自己崛起於微末,天下久經戰亂,百姓已是苦不堪言,哪裡像明朝一樣,開始考慮地方發展平衡問題了。
大漢終究是剛走上正軌,百廢待興,眼下最缺的其實是時間!
-----------------
漢朝,元朔元年。
劉徹死死盯著漕運兩字,他就要開始北伐匈奴了,可經濟終究是硬傷,能多贊些糧草兵器,總歸是好的!
如今從神蹟中得知漕運百利無一害,那沒道理不去嘗試一番!
可是下面的人確實尷尬不已,此時漢朝要開通漕運,必然要舉全國之力,可軍隊怎麼辦,地方不配合又該如何?
劉徹看到半天沒人說話,只能將目光移向桑弘羊,而他片刻後也沒有讓劉徹失望:“陛下可先開通封國之外的水利,屆時地方看到好處,自會求著加入,只是北伐一事要延後了。”
劉徹滿意的點點頭,他也清楚這是個大工程,不是自己一句話能辦完的,眼下已經很不錯了。
【遷都北方雖然從長遠看好處多多,可眼下卻也是有不少負面影響】
【環境差勁、邊防軍隊壓力大增這些問題還好說,朝廷對南方掌控的下降是難以解決的。】
【無法掌控南方,就收不到稅,沒了錢就保證不了軍隊的戰鬥力。】
-----------------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額頭的青筋已經開始跳了起來:“原來南方不止士人作怪啊,這些地主豪紳也沒少幫忙把!”
-----------------
永樂十六年。
朱棣教導著太子太孫:“你們要明白,人口少了不少大明沒人了,人是被地主拿去了,對於這些只為一己之私,沒有長遠眼光的人,萬萬不能留情,你們可明白?”
父子二人也是臉色難看,紛紛點頭,朱瞻基更是說道:“爺爺,咱們應該把這條規矩寫進祖訓當中!”
-----------------
宋朝。
“自己打壓武將,扶持文人做的到底對不對?文人會不會也給自己偷稅漏稅,結黨營私?”趙匡胤頗為頭疼的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