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節(第1/4 頁)
等到司馬懿再一次成為輔政大臣的時候,司馬師也被曹叡託付了曹紹,作為司馬家的新生代,司馬昭在朝堂上的處境不能說好,如今的職位也只比他當初剛入仕的時候高出了一點兒。
司馬昭搖頭。
“先帝駕崩之時,以晉王相托。今上年幼,大權掌於曹肇等人之手。曹長思等人空負先主大恩,卻屢屢針對晉王。依我來看,倒不如‘誅權臣,清君側’,還聖上以大權,並立晉王為太弟,兩全其美,皆大歡喜。”司馬師看著司馬昭,語出驚人。
司馬昭聽完司馬師的想法,整個人都木了。
不是別的,而是因為司馬師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太過驚人了。
整個兩漢時代,就沒有過皇太弟這樣的人存在,漢景帝劉啟那時候倒是有一個可能存在的皇太弟梁王劉武,這位仗著母親竇太后的偏愛,景帝也遇上了吳楚七國之亂這樣的燃眉之急,能夠倚仗的諸侯王只剩下了同母胞弟劉武及少數的皇室死忠,劉武也因此差點就被立為了儲君。
但是最後他不是沒被立成嗎?
而且漢景帝和劉武兩人的關係說明,一位天子如何會心甘情願地立兄弟為儲君?
若不是有求於人,那便是為人所迫。
天子曹芳的年紀還小,所謂的清君側、還大政,不過是司馬師要將其餘的三位輔政大臣除掉,將權力收歸父親司馬懿手中的一種委婉說法罷了,而將晉王立為皇太弟,更是將他要讓天子早點換人的心思明晃晃地暴露出來了。
在這件事上,司馬師對司馬昭和邊上的司馬琛的保密能力都很有信心。
歷史上的高平陵之變是不確定事件,司馬氏那邊的人手和曹爽那邊是有差距的,不過是逮住了他們去祭陵的時機罷了。
不過政變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意外事件,擒賊先擒王,看的就是誰比較出其不意嘛!
歷史上的司馬師擔任的是被排擠的中護軍,但是就是這樣,他也施展出了足夠的能力,拉攏了一定的人手,更不用提史書記載中的“帝陰養死士三千”了。
當時的司馬懿被排擠得常常稱病不朝,手上也沒多少人馬,能倚仗的其實就是兩個兒子,尤其是司馬師手裡的人。
現在的情況要比歷史上好了不少,更何況,現在鬥得正激烈的幾方也不會想到司馬氏會驟然發難。
不過,發難是要發的,但並不是現在。
司馬師自然要將自己的想法和親爹司馬懿商量,由於父子倆分別被託付了不同的幼主,司馬家現在的形勢很微妙,對於司馬師這樣大膽的計劃,司馬懿也沒有立刻否決。
不過是對朝中的輔政大臣出手罷了,同時要是成功立晉王曹紹為皇太弟,也不能算是司馬家悖逆,反而是不負先帝囑託。
司馬懿已經老了,希望看到的自然是自己的子孫能生活得更好,對於他來說,晉王曹紹似乎是比天子曹芳更好的選擇。
司馬琛小小年紀有幸知曉了部分計劃,但是除了些微激動以外卻沒有更加外露,讓司馬懿大讚“吾家有後”。
父子幾個商量完了這個驚天大計劃之後,居然就閉口再也不提及,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清君側的時間被司馬師定在了來年他攜晉王入京的時候。
只要他上表解釋晉王今年未朝真的是有疾,請來年再朝,在別人看來,他不過是對京城最近的流言做出了反饋,有很大的可能會被准許。
而中間這一年的時間,看的就是司馬昭能否被運轉到宮中擔任宿將了。
為了保證安全,司馬師也要陸陸續續地將他將“陰養”的“死士三千”——當然,實際上人數比這個只多不少——給派到洛陽來。
作者有話要說: 突然發現卷尾卡文,不知道該怎麼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