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閒談16(第5/7 頁)
弄鬼。”旁邊一個賣布的小販卻不以為然地說:“你可別亂說,這蔡中郎在咱這兒可是有名的人物,得罪了鬼魂可沒好果子吃。
這傳聞也引起了當地一位學者的注意。這位學者一生痴迷於研究歷史與民俗,聽聞此事後,覺得其中定有蹊蹺。他決定深入調查此事,探尋背後的真相。
學者首先來到了蔡中郎的祠墓,仔細檢視了祠墓的情況。他發現,祠墓雖然有些破舊,但並沒有被嚴重破壞的跡象,也不像是長期缺乏享祀的樣子。接著,他又走訪了周邊的村莊和小鎮,詢問了許多目擊者和聽聞傳聞的人。
在調查過程中,學者發現,關於這鬼魂的描述各不相同。有些人說那鬼魂身形高大,面容威嚴;而有些人卻說那鬼魂身形消瘦,面容蒼白。這些矛盾之處讓學者更加堅信,這並非真正的鬼魂顯靈。
經過多日的調查研究,學者終於得出結論:這所謂的蔡中郎鬼魂事件,極有可能是有人故意假冒,利用人們對鬼神的敬畏和對蔡中郎的崇敬,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或許是為了騙取錢財或者引起社會關注。
學者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公佈於眾,頓時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被矇在鼓裡。那些曾經深信不疑的人感到十分羞愧,而那些懷疑此事的人則慶幸自己沒有被迷惑。
此事過後,人們對世間的貪婪與狡詐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懂得在面對各種奇聞軼事時,要保持理性和懷疑精神,不可盲目相信。而那位士人在聽聞此事的後續發展後,心中也感到一絲欣慰。他希望,透過這次經歷,能讓更多的人看清人性的複雜,不再輕易被虛假的表象所欺騙。
我在官兵部尚書任上時,正值多事之秋,湖北一帶戰事緊急,朝廷徵兵前往征伐。我肩負押送徵湖北之兵的重任,一路馬不停蹄,風餐露宿。士兵們的腳步聲、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彷彿是一曲沉重的行軍交響樂,伴隨著我們走過了無數的山川與河流。
行至半途,長時間的奔波讓我的身體漸漸感到極度的勞累,彷彿每一塊肌肉都在發出抗議。於是,我決定在長新店稍作停歇,讓自己和士兵們都能恢復些許體力。踏入旅舍,那股陳舊而又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旅舍內略顯昏暗,牆壁上的磚石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目光隨意流轉間,我瞥見牆壁之上題有歸雁詩二首。那兩首詩,就像是兩位久違的佳人,靜靜地佇立在那裡,瞬間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其一雲:“料峭西風雁字斜,深秋又送汝還家,可憐飛到無多日,二月仍來看杏花。”其二曰:“水闊雲深伴侶稀,蕭條只與燕同歸,惟嫌來歲烏衣巷,卻向雕樑各自飛。”詩的末尾,題著“晴湖”二字。“晴湖”乃是先兄的字號,看到這兩個字,我的心中先是一動,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可當我仔細端詳那詩的語意與筆跡時,卻發現全無先兄的風格韻味。先兄的詩作,往往有著一種雄渾大氣或者婉約細膩的獨特氣質,而這兩首詩,雖筆觸間透著靈動與才情,卻與先兄往日的風格大相徑庭。我心中暗自思忖,這定是他人所作。
正疑惑間,旁邊有人輕聲說道:“聽聞有位鄭君名鴻撰,也字晴湖。”這一句話,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在我的心中激起層層漣漪。這位鄭君,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為何會在這旅舍之中題下這兩首詩?是偶然的靈感突發,還是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站在壁前,久久凝視著那兩首詩,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牽引,思緒也隨之飄遠。我彷彿走進了那詩中的世界,看到了在那料峭的西風中,一群大雁排成整齊的“人”字隊形,向著遠方飛去。它們的身影在天空中顯得那麼渺小,卻又那麼堅定。深秋的大地,一片蕭瑟,枯黃的樹葉在風中打著旋兒,彷彿在為大雁送行。而那詩中的“汝”,又是誰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