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書痴(第2/2 頁)
他口中喃喃自語的,仍是那六個字:“古人豈欺我哉!”那聲音在空曠的墓地裡迴盪,透著一股深深的哀怨和不甘,讓人不禁毛骨悚然。若有人嘲笑他的痴傻,他便會悄然消失,只留下一片寂靜和那在風中搖曳的松柏。
時光流轉,朝代更迭,明朝末年的天空被一片陰霾所籠罩。魏忠賢,這個名字如同惡魔的代名詞,在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惡行之惡劣,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魏忠賢的傳說,有人說他似乎預感到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暗中做了許多準備。據說他養了一頭騾子,此騾日行七百里,是他為自己準備的逃生工具;還找了一個容貌與自己相似的人,企圖在關鍵時刻代替自己受死。後來在阜城尤家店,他真的利用這些準備,私自逃走了。
然而,我卻覺得這些傳言不過是無稽之談。從天道的角度來看,如果神明的公義確實存在,像魏忠賢這樣作惡多端的人,絕不可能逃脫懲罰。他在世間犯下了滔天罪行,神的旨意怎會容他逍遙法外?從人事方面分析,魏忠賢專擅朝政長達七年之久,他的容貌和惡行早已深入人心,誰人不知,哪個不曉?若他逃竄到舊黨家中,那些昔日與他有交情的小人,在他勢敗之時,怎會冒險收留他?恐怕只會將他綁起來獻給朝廷,以求自保。若他躲到荒僻之地,在那些以耕牧為生的百姓中間,突然出現一個閹宦,容貌怪異,言語奇特,必然會引起眾人的警覺和懷疑,不出三日,必定會被發現。若他想遠遁到境外,與嚴世蕃通日本、仇鸞交諳達不同,魏忠賢並沒有這樣的海外關係。況且,山海阻隔,關津重重,他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想當年,建文帝下落不明,後世對此還充滿了疑惑和爭議。但建文帝在位時並無失德之舉,人心尚未背離,舊臣遺老們對他仍懷有思念之情。而燕王朱棣起兵篡位,屠戮忠良,為天下人所不齒,所以有人相助建文帝隱匿,也在情理之中。可魏忠賢呢?他的虐焰薰天,毒流四海,人人都對他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在距離明朝滅亡還有十五年的時候,他又怎能在眾人的眼皮底下深藏不露呢?所以,對於他私遁的說法,我堅決不信。
文安王嶽芳曾給我講述過一個故事。乾隆初年,縣學中突然雷霆大作,閃電如同赤練般環繞文廟,那電光在殿門前來回閃爍,足有十餘次。訓導王著見狀,心中一驚,說道:“此中必有怪異之事。”於是,他不顧風雨,毅然走進文廟檢視。只見一隻巨大的蜈蚣伏在先師神位之上,那蜈蚣身形巨大,模樣猙獰。王著壯著膽子,用鉗子將蜈蚣夾出,扔到臺階前。就在這時,一聲霹靂響起,蜈蚣被劈死,天空也隨之放晴。眾人上前檢視,發現蜈蚣的背上竟然有朱書“魏忠賢”三個字。這個故事,我卻深信不疑,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即使魏忠賢已死去多年,他的罪惡仍無法被掩蓋,最終以這樣一種奇特的方式被揭露於世,也算是給世人一個交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