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晚清末年,群英薈萃(第2/2 頁)
,乃是國之重罪,本官從未拆看來信,不知多年好友,竟是如此糊塗!如今人證物證俱在,請大人將下書者嚴查到底,以證本官廉明心跡!”
事情鬧到這般地步,已是無法轉圜。
蘇州知府只得默默接過物證,心頭暗歎:
“這周介孚真是坎坷一生,好不容易混了個京官噹噹,這下可好,派了這麼個蠢貨前來辦事,作弊不成反遭殃,把自個兒,也都給搭進去了。”
周介孚在當地還算耳目通透,官府還未正式下令,他便得到風聲。
這一擊,堪比五雷轟頂!
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多年來的苦心經營,竟然就這樣栽在了一個下人手裡。
知事情敗露,官場已容不得他,慌亂之中,他只得攜著家眷倉皇出逃。
然而,成也此事,敗也此事,增考這事兒既然是光緒欽定的,手下人自然不敢怠慢,經過層層傳達,此案很快便驚動了朝廷。
訊息傳到光緒帝耳中,把他氣得不輕,他親自握筆,下旨嚴斥:
“科場乃正直聖潔之地,是國家選才根本,豈能容下此等汙穢之人?!
著,浙撫衙門立即徹查此事,萬萬不可寒了莘莘學子之心,務必要還天下讀書人,一個公道!”
浙撫嵩駿、杭府陳璚受旨後,不敢怠慢,很快便將案情給查了個水落石出。
證據確鑿後,官府將通緝告示貼滿江南各城,一時間,引得滿城風雨,眾說紛紜。
周介孚得知此案已得御批,再躲,也無益處,便只得在外逃了幾月後,回到省城杭州,自首歸案。
審訊結果很快報上朝廷,光緒本想著要將此事頂格處罰,以儆效尤,狠狠殺殺這科場舞弊的歪風邪氣。
可當光緒親手拿到刑部遞上的案件卷宗時,他愣住了,呆住了,甚至可以說是,瞠目結舌了!
彼時的清朝法律中,還存有“留養”制度,對判處死刑的罪犯,刑部會對其子孫後代,進行詳細核查,並將檔案一併裝入卷宗。
最終,光緒沉默良久,才將硃筆一揮,批下了“斬監候”三字。
這斬監候類似於死刑緩期,期間還可根據表現而酌情減刑,這也意味著,周介孚算是暫時保住了一條性命。
在場眾人無不匪夷所思,光緒明明龍顏大怒,殺意已決。
可轉眼之間,他便猶豫不決,收回成命,只是喃喃低語了一句:
“晚清末年,果真是,群英薈萃呀…”
之後,他便給周家後人,留得了一絲生機。
多年以後,卷宗裡的“長孫周樟壽”,也針對此事,作出了心得感悟: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