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燒糧與燒關(第6/7 頁)
他心裡非常明白,秦人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知道他糧秣保障困難,故意拖時間,就連放棄函谷關的做法都是針對這一點而來。
不用拿人命填,只要棄關、燒關,沿途設定障礙,就能把時間拖出七、八天,而僥倖從當年周文被全殲中逃出的一些軍卒說過,潼關比函谷關更難奪取,所以秦人完全無需在意一個函谷關的得失。
秦人既然明擺著在拖延,那不算計他的糧道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項羽將諸侯軍中僅有的三萬騎軍全都放到了函谷關到潼關的路途中,而從新安、澠池、陝縣抽調的半數守卒,也已經有二萬人透過了函谷關,劉邦得了他的軍令,也正在趕往新安。
這一來,到潼關時項羽的兵力能夠恢復到二十萬以上,再過幾日還能達到二十四萬,這讓他多少安心了一些。
“潼關建於黃土臺之上,其北為渭水與河水交匯處,南為土台山壁。”范增站在一幅地圖前:“南方的一級一級的山臺地人是可以翻越的,只是到了與潼關平齊一線的地方,有一條有水的溝谷攔路。”
范增在地圖上點著一條簡單的山形描繪處的谷地:“此谷兩側壁立,谷中灌木叢藤,茂密如織,本就不易跨越,而秦人在未建潼關時,此谷的溝壁上每千步就已設有墩臺。若想要越溝谷繞擊潼關之背,只要墩臺煙起,入谷者必死,此路線也不適合大軍行進。”
他掃視了一下帳中的諸將,又看了看主位上的項羽:“而且更大的問題是,秦人築潼關後,將此谷側的墩臺已經擴為十二連城,每城內可駐軍五百,在兩城之間的千步距離上又加設了兩個墩臺。”
“亞父的意思就是說,根本無法繞擊潼關,遣斥侯偷越還有可能。”項羽直接把范增的意思明瞭了一下:“這也就意味著,我軍只能走奪關這一條路。”
“奪關亦不易。”范增搖著頭:“潼關的建築形制與滎陽城相類,牆雖不高僅四丈,但不是平齊的關牆,而是比一般馬面伸出更多的稜角狀,這讓爬城卒的後背完全處於箭矢之下。而秦卒躲在城頂兩層的孔室內,從遠處很難以箭陣擊殺。”
“牆很闊,估計不下十五丈,城頂也無女牆,看似更易登城,然而登城卒會為設於後部的秦弩威脅,因為秦人把女牆設到了城臺的中部。如此寬闊的城臺,也能使用雙騎並行的騎軍衝擊。”
范增嘬著牙花子:“秦人還把投石機設在了城臺上,加上床弩,當初向周文軍拋射塗脂膏柴捆相阻的戰法,此番依舊可用。當然,我軍對秦人火攻也有了沙土滅火法,所以秦人火阻的效果肯定不會像當年周文那般。”
各路諸侯的一眾將領把范增的描述在心中描畫了一番,立即就如狗咬刺蝟一般覺得無從下手,這要用人命填,估計比函谷關填進去的人要多一倍。
“還有,”范增的臉色就像報喪一樣難看:“潼關前秦人還築有五道類似的塢堡,或者稱為稜堡。每道兩堡,前後錯落,中留一途。這些稜堡高約三丈,堡內可容卒五百。兩堡上有橫橋,奪其前堡,則守卒可由橫橋逃至後堡。斥侯報稱,現在每一道的兩堡之間的道路上,也都堆上了倒木和柴草。”
臧荼吸著冷氣:“那就是說,我等需要一道一道的先奪下這些塢堡,才能到潼關城前?”
項羽在臉上擠出一個笑容:“稜堡不大,奪之非難。只要我等進到潼關前,形勢就可扭轉,因為潼關下是沒有護城河的,可以直接發起攻城。”
沒有護城河倒還算個好訊息,諸侯將領們真被函谷關前那道澗水給折騰怕了。問題是潼關這種稜堡牆,誰也沒打過。滎陽雖然也是這種形制,但秦人根本沒守城就走了。
“至於潼關的尖稜城牆,正好,”項羽的笑容自然了一些:“在攻其五道稜堡時,就能找出適合的戰法。秦人這些稜堡,擺明了就是給我等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