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蕭曹再相會(第2/5 頁)
到咸陽後的經歷說,皇帝認為山東反叛的起因是太過簡單化的將適合桀驁老秦人的嚴苛秦律直接推行到山東,所以山東百姓不適應,因此詔我修律,看哪些律法可針對不同地域進行相應適應性修改。”
他笑了笑:“沒多久,皇帝認為行商賈事可在農耕之外促進造物和匠作,又詔我制賈律。”
“又沒多久,”曹參的笑容有點發苦:“然後皇帝因我諫其應重農耕而重百姓,就突發奇想說深耕可將田土下部肥沃翻上土表或可增產,不同糧食種收時間交叉可試兩季種收。我現在能偷出武關見賢兄,也是正好我正在於商處置農耕事。如此這般,兄當可窺見皇帝日常之一斑。”
蕭何的眉頭爬上了一絲憂慮:“要按你這麼說,秦帝豈不是個愛惜百姓的明君?武安侯若與這樣的明君相抗,豈不是毫無勝算?”
他臉上的憂慮之色又加深了一層:“可是,秦軍在連勝之後又於鉅鹿一戰而退,這頗不似老秦風格。你我皆知秦律,王離如此退歸關中,等待他的至少也像當年秦大將軍信(李信)一般,最好的結果是降回將軍,否則就可能離開軍旅,淪為庶民。”
“所以,剛剛大兄所言皇帝是明君,顯然不符。”曹參大笑起來,但這回是用笑來隱藏心中準備欺騙曾經好友的內疚。
“我只說皇帝有奇思,卻未說皇帝勤政。據傳在我未至咸陽時,皇帝曾親口對公卿說自己不是始皇帝日批奏簡一石那樣的勤勉之君,所以絕大部分日常奏簡竟然都是我等自決的,大事則公卿共議。只有公卿們達不成統一,或事情太過重大,比如此番王離退兵,才會去由皇帝親裁。”
他飲了一口酒:“不過呢,若大兄換個角度來看,皇帝這樣是否反而暗合了‘無為而治’的境界?”
蕭何聞言愣住了,半晌才瞪大了眼睛看著曹參:“秦帝如此作為,既可說是昏君,也可說是另類的明君啊。”
蕭何把手中的小刀放下,拿起酒爵:“不過,王離與上將軍一戰而退,並未與諸侯軍死戰糾纏,又說明什麼?雖說上將軍合諸侯之力統三十餘萬卒,可王離所率近二十萬卒皆為驅胡之百戰邊卒,真要拼死對戰,以諸侯軍戰力,結果難料。”
曹參擺擺手:“這就要說到皇帝的另一面了。”
蕭何不自覺的手舉酒爵停在半空,有些緊張的等著曹參的下文。
他真的很期待從曹參口中聽到秦帝昏庸無道的內容。可剛剛曹參說秦廷軍政事務實際上都是三公九卿共議,秦帝大多不予干預,所以這個秦帝就算不理政事,可靠著這些公卿來讓政務運轉也足以保證關中事務在秦律之下正常運作。說實話,這樣的訊息已經讓蕭何足夠沮喪了。
曹參看出了蕭何的緊張,也大致能猜到他想要聽到什麼樣的好訊息和不想聽到什麼樣的壞訊息。可惜,他馬上要告訴蕭何的訊息雖然不是特別的壞,可也絕對算不上好。
“實話告訴大兄,王離退兵避戰,最多也就是丟掉大將軍的位置,搞不好還只是去大將軍銜而假大將軍位。”曹參毫不賣關子的直截了當:“因為王離退兵,根本就是皇帝的想法。”
“此何意,兄不解。”蕭何被這個訊息著著實實的給震住了。
“因為皇帝年少,既然不喜政事,自然更不願整日聽到山東亂局。就算大將軍邯每戰皆勝,皇帝也覺得麻煩。恰恰如此兵事是公卿們所不敢自決的,必須由皇帝聖裁下詔。”
曹參看著蕭何難以置信的神態,又笑了:“兵事既然必須由皇帝決斷,皇帝直接就說,山東百姓如此不願歸秦,那山東不要了就是。沒有山東之地,關中也不缺糧,鼓勵商賈匠作,也不會缺物,何必用老秦人的性命去維繫這麼塊地方?”
曹參嘴上說著皇帝的壞話,心裡發虛著,一方面是說皇帝的壞話他內心不安,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