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誰也不聞戰叫:太平(第2/6 頁)
陽,當稱南陽王,不過劉季說,漢水過南陽,他正在考慮能不能溯漢水上行去攻秦之漢中,然後奪巴蜀,從南向北伐秦。既然共敖不是南郡王而是臨江王,他也因此請求項籍準他稱漢王。”
胡亥驚訝起來,既然劉邦未能入關中然後被封到漢中為漢中王,那漢王這個王號自然應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誰想到歷史居然也如此執拗,劉邦最終還是要做漢王?
陳平看了看地圖:“劉季欲借漢水之名稱漢王,漢水又流經南郡入江水,這豈不是讓人覺得他還是想奪取南郡?”
姚賈回應道:“劉季的請求一說出,范增當即就點明瞭這一點。不過劉季對天發誓說他沒有這個意圖,只要臨江王不來侵擾南陽,他就不會對南郡有任何敵對行為。”
胡亥又笑了:“南郡不侵南陽?這裡面的文章可大有說法了。”
陳平也笑著搖了搖頭。
“所以最終項籍允可了劉季的請求,劉季佔南陽,稱漢王。”
胡亥長身而起走下丹陛。
說起來胡亥此時已經十六歲,個頭開始猛竄。他有胡人的血統,屬於雜交最佳化,而秦始皇本身就不矮,《太平御覽》稱其長“八尺七寸”。若按宋尺(《太平御覽》成書於北宋),足足2米7了,這不太可能。不過就算按秦尺也有2米,所以胡亥的身高,未來可期。
一個小痞賴,已然翩翩少年。
帳內的公卿們卻是早就忽略了皇帝的年齡,這個小皇帝太妖孽了。且隨著咱們的胡亥當了這幾年的上位者,氣勢威壓都在舉手投足中自然散發,更使大臣們敬畏。
胡亥走到聽風閣簡繪的地圖前,仔仔細細的看了看諸侯們各自所佔疆域和裡面的諸城名稱,然後很沒風度的伸了個懶腰。
“山東也就先這樣了,這個劉季果然不負朕望,以我看,不出半載,南郡就將成為他的掌中之物。”胡亥看看馮劫:“詔王離,安排好潼關和河東防務後,立即來見我。”
李由皺了皺眉頭:“聖上,大將軍離自鉅鹿一路西退入函谷,未曾與諸侯軍真正一戰,按律當去職待罪。臣認為大將軍此舉應有聖上的密詔,不然以大將軍性格當不至此。然山東盡失,在朝堂上總要有所交代。”
贏騰接著李由的話音兒立即進諫:“聖上,臣認為要熄朝堂熱議,可先將大將軍離去職待罪,過一段時間聖上再啟用其為秦開河西商路。”
宗正贏騰對胡亥就這麼隨隨便便的把山東一丟了之,心中極為不忿。
即使胡亥分析山東民眾心態說明此刻平亂只能越平越亂,他也勉強能接受,可心裡這個疙瘩總是去不掉。但一是骨子裡的忠君,二是現在皇帝的威勢日盛,他完全沒有敢於政個變啊、造個反啊之類的想法,但王離既然沒有明詔撤軍,他還是想透過打擊一下王離,洩點兒小憤。
胡亥也沒一口回絕:“廷尉和宗正都勿急,待我見過王離之後再論吧。”
_
劉邦帶著二千親兵,與樊噲、灌嬰一道,頗為淒涼的走在陽翟到宛城的道路上。
之所以說頗為淒涼,是和他離開宛城去取雒陽時帶著浩浩蕩蕩的六萬卒比較。現在他將所有軍卒都獻給了項羽,不過在獻卒前早早地就把除了上述兩將之外的將領遣回了南陽,所以也就只有軍卒的損失了。
當然這樣的好處就是,讓項羽對他徹底放了心,范增雖然對他依舊警惕,可實在抓不到他的什麼把柄來向項羽再進讒言。
由於在本故事中劉大爺沒有先進關中,也就沒有讓懷王之約實現的可能,因此項羽和范增對劉邦的忌憚遠遠沒有史書中那麼大。先取雒陽的罪過不過是搶糧,還被劉邦超低姿態的謙卑所化解了,因此范增雖然因懷王之約而對劉邦仍存警惕,但卻沒有什麼急迫到需要伏殺他的理由,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